春節過後,投資市場持續期待着中央貨幣政策的鬆綁。的確,在內地宏觀層面,中央貨幣政策仍存在一定的調整空間。從趨勢上判斷,第一季度降準的機會較大。與此同時,預期在今年,內地財政政策將加碼促進經濟回穩,發債規模估計將明顯增加。
如上文提及,內地貨幣政策仍存調整空間,流動性能有效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在適度寬鬆的背景下,估計今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減息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強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在時間節點安排上,估計將評估內地與環球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來調整,目前內地銀行息差、匯率波動是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第一季度將有較大的機會實施降準。
在貨幣量價領域,預期今年七天逆回購利率將明顯超過去年的減息幅度,以更大力度的貨幣寬鬆支持促增長政策發力。在結構方面,今年估計將推出創新型金融工具,以穩資產價格,以科學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優化工具體系,加強與財政政策協同配合,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促進消費的金融支持力度。
積極的增量財政政策明顯帶動經濟,若能更早落實,將更有效取得成果。此外,今年財政政策將從收支兩方面出發、內地將落實多措並舉以籌措資金,同時拓展財政空間,當中包括提高財政赤字率、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增發專項債,進一步為推動經濟發展提供必須的財政支持,核心為「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相關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亦有機會明顯增加。
在加強化債力度以減輕地方政府隱債負擔後,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額度亦有望較大幅度提升。此外,今年亦可能發行特別國債用於補充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不過,在政策背後,同步實施風險防範。從布局上,內地防風險重點仍聚焦房地產、金融和地方債,預期這三項領域風險在今年將進一步緩解,但仍需要密切關注地方債務的壓力變化。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