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指導、海南省研學旅遊協會主辦的「海南研學旅遊大講壇」第二期在海口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舉行。活動就全國首個省級研學雙標準《研學旅行(實踐)安全管理指南》《研學旅行(實踐)課程設計指南》進行了系統宣講,標誌着海南研學旅遊進入規範化發展新階段。
雙標準落地:為百萬研學群體系上「安全帶」
本次活動聚焦「研學安全」與「課程設計」兩大核心議題。海南省研學旅遊協會監事長、海南省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職副秘書長、海南大學國際旅遊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琳在《研學旅行(實踐)安全管理指南》解讀中提出「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和工作方針,針對研學活動中的交通安全、住宿安全、餐飲安全等三大服務環節的各項要求進行了詳細講解,強調了研學風險識別與應急管理方面的諸多細節。「海南年接待省內外研學群體已接近百萬人次,安全是底線,更是生命線。」張琳在講座後表示。
研學課程突圍:從「打卡游」到「深度學習」
海南省研學旅遊協會秘書長謝祥項在《研學旅行(實踐)課程設計指南》團體標準的解讀中,以文昌航天研學課程為例,全面展示了研學課程的主題、目標、內容、實施等各個要素設計內容,重點探討了不同學段的研學目標設計的依據和表述方式。
「標準化不是限制創新,而是為『海南研學』個性化和特色護航。」謝祥項透露,海南正謀劃編制《航天研學手冊》等五大主題研學課程體系,將航天發射、海洋科技、雨林基因、黎錦非遺、紅色瓊崖等本土資源轉化為全新的研學課程IP。
據了解,海南正有序推進研學旅遊指導師資格認證體系,計劃年內培養300名持證專業指導師;同步開發「研學資源一張圖」數字化平台,實現課程定製、風險預警、效果評估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隨着自貿港封關運作臨近,海南計劃2026年前後推出中英文雙語版課程標準,對接國際研學旅遊市場。(李珍 圖片來源 海南省研學旅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