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中國香港籃球總會會長施維雄表示,將向大會提出建議,推動內地與港澳聯手探索體育融合創新改革,為經濟社會民生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動能,同時更有力地提升港澳同胞的國家認同感。
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一直積極探索培育體育發展新動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
2025年11月,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也將在廣州盛大開幕。本屆全運會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不僅是香港和澳門地區首次參與承辦全運會,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作為一個整體承辦全運會。
施維雄表示,通過粵港澳三地的合作與互動,體育交流與文化融合將進一步深化,展現「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區域合作模式,更應該借力第十五屆全運會,以粵、港、澳三地為試點,實施體育融合改革。
施維雄認為,大灣區體育旅遊、體育教育、體育科技等文體旅商融合發展也有望迎來新機遇,為促進消費、提振經濟提供源源動力,將為國家貢獻四大機遇成果:其一,大灣區體育產業實施融合改革帶來經濟動力。大灣區體育產業規模將從現行7000多億元,快速增長至1萬億元以上,是拉動投資、基建、就業、營商環境的有效抓手;其二,體育是最好的愛國思政課。要致力於促成港澳青少年廣泛參與愛國體育活動,培育「崛起的一代」;其三,通過融合改革,打造全球首個基於「一國兩制」多法域體育協作仲裁體系。掌握話語權,國家軟實力才能有效增強;其四,為AI、運動醫學等前沿技術創造「體育+」新產業。港澳科研、深圳研發、灣區智造,基礎雄厚,未來已來。
基於大灣區所面臨的機遇,從體育融合改革的角度出發,施維雄提出了近期可落實的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
從宏觀層面,他建議,融合交流港澳擅長項目的市場化、法治化運營經驗,如七人橄欖球賽、賽車等,為體育強國事業提供兼顧舉國體制和市場職業化的創新支撐;建立跨境跨制度多法域體育糾紛調解體系。
而就具體的細節方面,他認為,應該構建「大灣區運動員身份互認系統」,儘快批准港澳健兒以「大灣區聯隊」身份無障礙參加國內外等賽事;實施港澳「冠軍種子計劃」,選拔英才入選國家青訓體系。(田琴)
頂圖: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