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改革完善耕地質量和占補平衡管理 築牢贛鄱糧倉」新聞發布會召開。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慶齡表示,江西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2022年至2024年,江西耕地總量連續三年凈增加,在2023年度首次省級黨委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中,獲得全國優秀檔次第二名。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的決策部署,江西製定印發《關於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黃慶齡介紹,《實施意見》重點從改革管理方式、強化質量約束、規範指標管理等方面系統推進耕地占補平衡。
《實施意見》強化耕地總量管控和「以補定占」,將各類占用耕地行為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建立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規模與穩定利用耕地凈增加量掛鉤約束機製。強化補充耕地質量剛性約束,堅持以恢復優質耕地為主、新開墾為輔,確保質量達到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由農業農村部門嚴格驗收審查。強化耕地占補平衡主體責任落實,按照 「縣域內自行平衡為主、省域內調劑為輔」 的原則,充分調動耕地後備資源豐富地區補充耕地的積極性。
《實施意見》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共16條。第一部分共5條,包括調整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方式、明確各類占用耕地行為的補充耕地責任、嚴格補充耕地質量驗收等。第二部分共7條,涵蓋實施集中連片墾造耕地項目、優化耕地空間布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第三部分共4條,涉及嚴格耕地用途管製、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等。
江西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蘭永清表示,江西在全國率先從省級層面統籌整合資金,推進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未來將通過抓好推進整區域建設、建設模式創新以及現代農田建設三項試點,用好村級組織力量、參建隊伍力量以及社會機構力量三支隊伍,嚴把項目設計、施工與驗收三個關口,進一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取得更好成效。
在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製度方面,江西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處長何振林介紹,《實施意見》通過構建儲備耕地機製,科學統籌各類補充耕地資源,確保各類占用耕地得到及時補充。同時,嚴格核算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規模,以各地年度耕地凈增加量為基礎,核算穩定利用耕地凈增加量,以此作為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規模的重要參考,確保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耕地占補平衡的責任主體,針對非農建設、造林種樹等不同情形下的耕地占用,規定了相應的補充責任,確保補充耕地的責任落實到具體主體。
在管理程序上,《實施意見》明確了補充耕地入庫報備的具體流程,通過規範的操作程序,形成科學有效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體系。同時,規範了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的調劑使用行為,堅持「縣域內自行平衡為主、省域內調劑為輔」的原則,既保障了各地耕地保護的責任落實,又兼顧了區域間的協調發展,確保耕地占補平衡製度的高效運行。
黃慶齡還介紹,江西在全國率先建立儲備耕地機製,對儲備耕地實施全流程閉環管理。目前,全省各地補充耕地儲備區劃定已形成初步成果,共劃定約400余萬畝,待成果確認後,將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統一管理。(記者 黃淩媛 實習生 吳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