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四川省綿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現場發佈並通報了2024年綿陽城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工作開展、2025年春節期間空氣質素情況,介紹了科技城新區的綠色環保產業,並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4年,綿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素綜合指數3.53,排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49位、同比上升22位,為「十四五」以來最好成績;全年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0天;PM2.5濃度33.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9.5%,為除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外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好成績,重返全國環境空氣質素達標城市行列。全市20個國省控考核斷面、11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連續8年達到100%,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12年達到100%,涪江幹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記者了解到,綿陽已正式印發《綿陽市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以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素為核心,嚴格遵循「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原則,緊緊錨定「十四五」藍天保衛戰目標,大力推進治污減排工作。接下來,綿陽將把藍天保衛戰作為污染防治的「一號工程」,按照「優先治標、持續治本、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全方位確保全市環境空氣質素持續變好。
在綿陽市科技城新區綠色環保產業推介環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先進技術研究院」、「中試服務平台」連結全球創新資源,設立全市唯一「生態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率先推進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化、市場化改革,賦予成果轉化、薪酬分配等自主權,推動綠色環保科技成果「產學研」融通創新。全力打造中試服務公共平台,構建「中試+」生態體系,整合150餘家中試服務機構,設立5000萬元「先投後股」專項資金和1億元中試基金,持續壯大「耐心資本」。支持綠色環保鏈主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深化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建設創新人才集聚地。目前,科技城新區已建立涉及綠色環保領域院士工作站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各1家,已取得500多項綠色環保核心專利,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 新區現有37家環保相關企事業單位,其中環境綜合治理(水、大氣等多領域)企業4家、水環境治理企業10家、大氣環境治理企業3家、垃圾分類智能設備企業2家、環境諮詢服務企業5家、檢驗檢測機構7家、核與輻射材料研發及檢測機構3家、新能源技術企業3家。數據顯示,2024年,該區綠色環保產業規模已達16.28億元,預計未來三年將實現20億、30億、50億元三級規模目標。(記者 張寶杉)
頂圖:發佈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