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白鵝綴綠野,曲頸唱響致富歌」。龍江森工集團搶抓黑龍江省鵝產業振興發展機遇,依託林下豐富的飼料、飼草、水資源和地理氣候等優勢,積極發展大鵝養殖產業,2024年養殖大鵝105萬隻,預計營收超過1億元,「一隻鵝」產業已成為集團新的經濟增長極。
近年來,龍江森工集團以林下養殖為突破口,積極發展大鵝養殖,對接下游鵝產業優質龍頭企業,努力將龍江森工林區打造成優質的鵝產品供應基地,為推進林區養殖業高效、快速發展探索出了新賽道。
昂首挺胸,羽毛潔白,或悠閒踱步,或划水嬉戲,或引頸高歌……今年夏季,記者走進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大鵝養殖基地,放眼望去一片雪白,數萬隻膘肥體壯的大白鵝聚集成群,「向天歌」的叫聲此起彼伏,和正在忙碌着的工作人員共同編織出一幅繁忙喜悅的景象。工作人員揮舞着手中的枝條「護送」着一群群大鵝有序走出圍欄,待運輸車輛一到,立即抓鵝、裝鵝、計數、登記、裝車、稱重,運往加工廠進行生產加工。
為紮實開展「產業項目突破年」活動,今年,龍江森工集團着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科學規劃了「九個一」產業突破工程,林口、迎春、鶴立等林業局公司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一隻鵝」產業,其中林口局公司養殖規模達50萬隻,迎春局公司達30萬隻,鶴立局公司達20萬隻。
「林口是國內知名的『大鵝之鄉』,我們的養鵝基地依山傍水,大鵝的生長環境好,羽毛濃密、刀翎漂亮,養出的鵝肉質細膩鮮美,除了在公司統一安排下進行銷售,這段時間還有好多外地企業過來收鵝,我們是養得安心、賣得放心。」林口局公司青山經營所主任牟玉江看着一筐筐的大鵝裝上運輸車,眼睛笑成了一條縫,心中難掩喜悅之情。
林口林區屬中低山丘陵漫崗地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山多林密,植被富集,林口局公司在加強鵝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培育打造了16個規模化養殖基地,從建設鵝棚到孵化鵝蛋、從鵝雛入住到專人管護,從絨毛初長到白羽附身,120天的時間裏,首批出欄的大鵝平均重量達到10餘斤。
養殖只是第一步,為有效推進大鵝養殖標準化、科技化水平,林口、迎春、鶴立等林業局公司聘請專家連續為大鵝養殖人員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推廣大鵝品種繁育、標準化養殖、疫病防治等技術。
鶴立局公司東風經營所養殖戶張大爺高興地說:「以前我們養鵝都是憑經驗,現在有了培訓班的技術支持,用科學的養殖方法,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迎春局公司則發揮「迎春白鵝」品牌區域優勢,聚焦種鵝、孵化、飼料、養殖、屠宰、銷售六個環節,打造出了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綠色優質品牌。今年孵化育雛30萬羽,建設養殖基地11個,目前,養殖的白鵝已陸續出欄。
「我們的林下『生態鵝』,供應各餐飲店、滷味製造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品質得到江浙滬豫桂等客戶的廣泛認可,銷售的同時我們還根據鵝食品的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口味,加快研究開發新產品,持續提升白鵝附加值。」迎春局公司副總經理毛德強告訴記者。
在大鵝養殖的實踐中,龍江森工集團依託林下豐富物種,形成「鵝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鵝、鵝肥林中土、土肥林中樹」的生態循環立體經濟模式,實現致富創收和生態保護「雙贏」。
除了做好養殖端,龍江森工集團在探索服務加工端上也是不遺餘力,積極與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羽絨原材料供應以及生產加工等領域開展合作,不斷延伸「一隻鵝」產業鏈條,促進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與互動,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全力推進現代化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再上新台階。
目前,龍江森工集團的鵝產業已形成孵化、養殖、銷售、屠宰全鏈條發展,「一隻鵝」產業已成為龍江森工林區振興發展的加速器,帶動着企業增效、職工增收。
集團林農產業部副部長趙桂安介紹說,2025年,集團將繼續深入推進「一隻鵝」產業發展,切實加強要素保障,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形成「集中孵化、重點區域育雛、一場一品養殖、統一屠宰銷售」的大鵝全產業鏈模式,打造綠色高端鵝產業集群,2025年養殖規模預計達到155萬隻,2026年達到200萬隻以上,營收將突破2億元,推動大鵝經濟成為集團經濟發展的強支柱、新頂流。(記者 張曉磊 通訊員 楊紅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