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建議,將紅磡海濱用地造成「海濱新地標」,包含陸上和水上娛樂設施、酒店,以至住宅設施,預料最快10年內完成第一期發展。當局更首次提及,將建設維港內世界級遊艇停泊設施。當局下周二起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會爭取2026年下半年展開法定程序,目標10年內完成第一期發展,即海濱一帶項目,2035年完成,2037年完成第二期。
根據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用地涵蓋港鐵紅磡站周邊及海濱的14公頃土地,以及相鄰的10公頃海面,合共24公頃。為推動遊艇旅遊,港府將邀請私人機構在前碼頭用地以西的水體建設和營運遊艇停泊設施。相關的會所設施,可建於新地標混合用途大樓高層,樓面面積約6000平方米。
容納最多200艘遊艇
當局認為,在此設置世界級遊艇停泊設施,並輔以岸上的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應可吸引高消費旅客群到訪。研究初步估算該水體可容納最多約200艘遊艇。
至於臨海住宅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樓面面積,合共提供約1300個單位,約11.29萬平方米將作為酒店、零售和其他商業用途。涉及的建築包括高230米的地標性商住兩用大樓、臨海住宅單位等。
現時閒置的前碼頭短期就會發展成休憩用地,目標明年首季開放給公眾使用。政府發言人預計,工程需要幾千萬元的預算。至於私人發展的部分,政府估計,整個項目建築費介乎100億元至200億元。
優化紅館行人通道
發展局又建議,優化現時連接紅磡站至紅館的140米有蓋行人通道,引入天窗設計以提升環境。另外,當局建議新建一條橫跨紅磡繞道的高架有蓋天橋,連接紅磡站大堂、紅館以東及海濱,令公眾從紅磡站步行10多分鐘就可直達海濱,且毋須經過露天地方。(記者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