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龍崗區低空經濟專班的統籌推進下,深圳全市首個區域級低空氣象風場模型在大運片區建成投用。該模型的啟用,不僅填補了區域低空氣象服務的空白,更為大運片區低空飛行活動裝上「智慧氣象大腦」,標誌着龍崗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據悉,該低空氣象風場模型依託5個激光氣象雷達監測點構建而成。目前,豐隆深港科技園、龍城街道辦事處大樓等3個核心點位已完成設備安裝調試並投入運行,剩餘2個位於天安數碼城的監測點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預計短期內即可建成。5個監測點位經科學規劃布局,將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觀測網絡,精準捕捉大運片區低空領域的氣象動態。
「大運片區低空氣象風場模型是全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試點。項目採用的激光氣象雷達可實時捕捉風切變、湍流等關鍵氣象數據,構建精細化低空氣象風場模型。」龍崗區低空經濟專班技術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能提供分鐘級更新的氣象數據,為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等低空飛行活動提供精準導航支持,大幅提升飛行安全性。
未來,龍崗區將以此次模型投用為契機,加速推進全區低空氣象監測網絡布局,推動氣象數據與低空管理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智能高效的低空飛行氣象預警機制。通過逐步完善覆蓋全域的低空氣象服務保障體系,為深圳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