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最新調研報告表示,儘管各國繼續對中國品牌汽車徵收關稅,但其影響仍然有限。美國等國家的關稅將使中國內地汽車和零部件出口成本上升24%,相當於增加460億美元,但這僅僅佔到內地汽車行業總產值的3.8%。艾睿鉑全球汽車與工業業務負責人Andrew Bergbaum說:「過去5年間中國內地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汽車銷售增長了兩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關稅波動帶來的影響。」
艾睿鉑報告稱,內地汽車出口銷量增長的同時,本土市場持續增長。報告預測今年內地本土市場將增長4%,達到2680萬輛汽車,與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的下滑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內地本土市場的增長,主要得益於電動車的快速普及,尤其是配備自動駕駛系統等智慧駕駛功能的電動車,今年電動車銷量將佔內地本土市場的54%。
報告指出,俄羅斯和中東仍然是內地汽車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去年兩地合計佔內地汽車出口總量35%,首次超過對歐洲和北美地區的總出口量;得益於俄羅斯市場的穩定需求量,中國在應對席捲全球汽車出口市場的關稅衝擊時能持續保持強勁韌性。
去年內地汽車出口量大幅增長23%,乘用車出口達到640萬輛,比排名第二的日本高出逾50%。然而,報告預期,隨關稅對市場的影響逐漸顯現,今年的增長率或放緩至4%。另外,去年中國品牌汽車的全球市場份額約為21%,報告預測,中國品牌到2030年將在全球汽車市場中佔據30%左右的份額。
艾睿鉑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合夥人張瑩說:「免費附加的智慧駕駛功能正逐漸成為車輛的重要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品牌產品與海外品牌產品之間的差異。」艾睿鉑亞太區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負責人戴加輝博士(Dr. Stephen Dyer)說:「中國品牌正在利用獨特的優勢,追求更快、更便宜且『足夠好』的智慧駕駛解決方案,並將其推向市場。一些全球汽車製造商注意到了這一趨勢,並通過開展戰略合作向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