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州奮力打造國際物流中心

廣州奮力打造國際物流中心

責任編輯:王錦坤 2025-04-23 10:09:24 來源:大洋網

 作為實體經濟的「筋絡」,物流連接着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是我國經濟社會保持高速運轉的重要基礎。

 廣州將物流與供應鏈作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的重點產業之一,明確提出要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造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供應鏈組織管理中心。貨通萬里的廣州,正以「筋絡」的脈動、「樞紐」的氣度,在全球經濟版圖上落下「南大門」的坐標。

 構建多式聯運綜合運輸體系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在弘勝物流園,貨物經過鐵路部門工作人員安檢後裝櫃,等待被拉上火車。「從廣州到哈爾濱,鐵路運輸與公路運輸所用時間接近,但運輸成本只有三分之二。」弘勝集團總經理孫子傑告訴記者,其中標開行X322次貨運快速班列,以「公轉鐵」項目為支點為貨主提供更匹配的運輸方案,實現降本增效、綠色轉型目標,同時通過前置安檢點、眾籌運營班列等創新舉措探索新發展模式。

 南下可以出海、北上輻射內陸,內聯粵港澳大灣區,外達全球各地……廣州圍繞海港、空港、陸港三大核心,大力推進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南沙港區、白雲國際機場、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州國際港等一批「頭雁」項目穩步推進,以綜合貨運樞紐建設為基點,多種運輸方式有機結合,通過協調、轉換和銜接等方式,打造資源利用率高、綜合效益好的多式聯運綜合運輸體系。

 資源利用率高、綜合效益好如何體現?在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張文看來,推動基礎設施聯通與聯管、加快升級多式聯運技術裝備與共享、加快建設智慧平台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應用等加速推進資源利用率提升。以南沙港海鐵聯運為例,南沙港鐵路直接接入南沙港區並創新港站一體化高效運營模式,推動廣州市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從2022年的27.2萬TEU快速增長到2024年的60.5萬TEU。

 降本增效是全行業追求的目標,綜合效益好最直接體現為時間成本和經營成本的降低。例如,廣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線「電商出境艙單放行確認」「線上拆單」「施解封申領」3項新功能,每票貨物平均節省紙質單據5份以上,減少企業跑腿次數4次以上,約合每年可節省口岸單證4萬份,減少企業跑腿3萬次,節約企業運營成本1000萬元。與此同時,南沙港、白雲機場等綜合貨運樞紐的建設運營,一方面支撐提升了廣州在全球城市競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帶動了就業與產業集聚發展。

2.jpg

 廣州南沙港採用散貨船運輸燃油大巴前往沙特。圖源 廣州日報

 白雲機場客貨承載力再「擴容」

 去年6月1日,一架載有跨境電商含鋰電貨物的南航包機從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起飛,意味着廣州在全國率先成功運行了全球跨境電商帶電貨物數據服務平台。

 這個服務平台,不僅採用AI以及圖像理解大模型等技術進行智能識別、提取關鍵信息,解決了電池報告核驗難題,同時還建立起各電商平台與各機場之間的數據通道,確保了信息的順暢流通與認證,創新提出「一次集中預審、多機場聯合共享、多端快速出貨」的高效便捷通關模式。

 南航物流成為全國首個國內航司成功試運單位,廣州成為全國首個國內航司走通跨境電商帶電貨物出口的城市。近年來,一張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空中絲路」網越織越密,為中國品牌出海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4月以來,南航物流藥品及醫療器械運輸量同比增長超20%。作為獲得國際航協獨立醫藥物流認證中心(CEIVPharma)航空公司和地面代理「雙認證」的企業,南航物流從硬件措施和軟件層面雙管齊下,提供溫控醫藥從空中運輸到地面服務的保障措施,通過數智化手段實時監控各項關鍵數據,充分滿足生物製藥的溫控運輸需求。

 隨着今年1月白雲機場第四跑道正式啟用,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衝刺建設,白雲機場客貨承載力再「擴容」,為廣州空港經濟區借勢發力提供新的機遇。

 作為全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擁有國內外230餘個通航點,每周往返的進出境客運航班約2100架次,航線網絡覆蓋全球。絡繹不絕的旅客、流轉不息的貨物,交織成廣州白雲機場口岸的忙碌圖景。

3.jpg

 忙碌的白雲機場。圖源 廣州日報

 「港站一體化運營」模式入選全國典型經驗

 日前,廣州港首創的「港站一體化運營」模式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典型經驗,在國際航運樞紐建設與航運物流提質增效上,廣州航運多次拿出高分答卷,獲評全國典型經驗。近年來,廣州以創新港站一體化、拓展多式聯運、升級智慧港口為牽引,推動廣州港從「交通樞紐」向「經濟樞紐」「開放樞紐」「創新樞紐」躍升,為全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勁物流支撐。

 廣州以港口為核心節點,打造對內集海鐵聯運、公水聯運、水水中轉於一身,對外通過外貿班輪航線鏈接全球,內外貿協同發展的綜合性港航物流體系。廣州港「穿梭巴士」公共駁運平台開通73條駁船隻線覆蓋珠三角並延伸至粵東汕頭、粵西陽江。近十年,南沙港區內貿集疏運水水中轉佔比從64%提升至87%,內外貿集疏運水水中轉佔比從42%提升至56%,江海聯運穩步發展。2025年一季度海鐵聯運箱量達14.53萬TEU,同比增長15.52%,其中南沙港南站完成8.91萬TEU,增幅25.84%。依託「昆明、衡陽、渝穗」等5大區域通道平台,開行39條內陸班列線路,將「出海口」延伸至內陸企業「家門口」。

 圍繞集拼和冷鏈物流建設,廣州積極創建物流中心,以精品物流項目為牽引,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物流樞紐能級。南沙龍穴島南沙三期碼頭內陸側,以出口集拼、跨境電商、海鐵聯運為主的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臨港普通倉儲物流園區,覆蓋國際中轉、保稅倉儲等多元化服務,旨在打造「灣區國際集拼中心」;在南沙龍穴島海港大道東側,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已成為亞洲最大臨港冷鏈基地,聚焦肉類、水產品、果蔬等冷鏈物流,集成保稅倉儲、查驗監管、加工配送等一站式服務。

 頂圖圖說:4月17日凌晨,3.8萬噸巴西大豆運抵廣州港新沙港區。圖源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王錦坤 廣州奮力打造國際物流中心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