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室內警務人員輕點鼠標,警用無人機在各處信號燈杆上的「機場」快速起飛騰空,執行完自主巡航任務後精準降落進「機場」。記者4月21日走訪了解到,深圳交警已經在我市信號燈杆上建起18個無人機「機場」(如圖),低空警務應用的新模式正在形成,為城市交通管理注入新動能。
深圳特區報記者在福田區新洲路蓮花路路口看到,信號燈杆最上方多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箱子」,外部有「警察」字樣等明顯標識,這就是無人機的「機場」——機巢。「我們經過半年周期驗證,結合前期試點成效,逐步擴大應用範圍,目前在全市已安裝18個機巢,主要在福田、羅湖、寶安,布設在大人流、大車流的區域。」深圳交警科技處監控科副科長何兆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與傳統的一名警務人員操控一台無人機不同,機巢內的無人機不需要現場操作,只需要在後台系統進行設置,巢內無人機可以根據指令自動起降、自主巡航,一人可操控多台無人機。
為什麼要在信號燈杆上建設無人機「機場」?何兆亨解答道,信號燈杆上建「機場」可利用現有電力與通信管線資源,避免重複布線施工,大幅縮短建設周期並降低投入;依託燈杆高度減少障礙物、綠植干擾,保障無人機應用範圍與通信穩定性;密集分布於城市道路的燈杆點位,能夠緊密對接交警勤務場景需求,快速響應。「同時,我們專門進行了第三方的安全評估檢測,認定結果是在增加了無人機機巢後,現有信號燈杆結構是安全可靠的。」他說。
這種低空警務應用新模式將直接惠及民生。記者在福田交警大隊看到,警務人員在系統內輕點「一鍵起飛」,畫面中機艙門打開,一架無人機快速騰空,並實時將現場畫面回傳。「我們現在是固定早晚高峰自主巡航和日常機動巡航相結合,主要用於及時發現並處置交通事故、無人機喊話勸導不文明交通行為、巡檢交通安全隱患等,不僅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也能讓市民享受到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出行環境。」警務人員介紹。
向天空要發展。目前,深圳正向「低空經濟第一城」加速邁進,預計到2026年新建成1200個以上低空起降點,覆蓋載人飛行、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務四大領域。作為城市治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低空警務也在不斷突破想象。記者了解到,「無人機警務智能應用體系」是深圳市公安局首批公安機關新質戰鬥力建設項目,「無人機+」的多領域警務場景應用正日益豐富,全市現有警用無人機數量近千架,一張動態感知的「安全天網」正在為城市發展護航。
頂圖圖說:信號燈杆上的機巢,外部有「警察」字樣等標識。圖源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