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綠滿沂山映初心 高質量發展繪新卷

綠滿沂山映初心 高質量發展繪新卷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5-04-20 15:05:18 來源:香港商報網

    巍巍沂山,層巒疊翠;生態畫卷,綠意綿延。4月19日,「向『濰』來·看未來」2025全國主流媒體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行走進濰坊臨朐沂山。來自全國近百家媒體的130餘名記者登臨「濰坊之巔」,探訪這座國家5A級旅遊景區如何以生態為底色、以文化為脈絡、以創新為引擎,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生態築基:98.6%森林覆蓋率的「綠色奇蹟」

    沂山,素有「五鎮之首」盛名,森林覆蓋率高達98.6%,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8.9萬個,是山東省生態保護的「金字招牌」。媒體團沿玉皇頂拾級而上,雲海翻湧、古樹參天,百丈崖瀑布如銀練垂空,引得記者連連讚嘆。「這裏不僅是『天然氧吧』,更是生態治理的典範。」經濟日報記者在採訪手記中寫道。

    沂山的「綠」,源於持之以恆的生態投入。近年來,景區實施「披綠添彩」行動,完成鳳凰嶺綠化、神龍大峽谷造林等工程;建成52公里「美麗山河綠道」,栽植翠竹、黑松4.2萬棵;創新「以水滅火」體系,建設13個消防蓄水池,鋪設水網管線48.3公里,築牢森林防火屏障。「沂山將生態保護視為生命線,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綠色根基。」中新社記者評價道。

    文化賦能:千年鎮山文脈煥新

    作為古代帝王登封的「天下第一鎮山」,沂山的歷史可追溯至舜帝肇封。媒體團走進東鎮廟,觀摩16位皇帝留下的碑林遺蹟,感受「鎮山文化」的厚重。「這些碑刻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光明日報記者表示。

    文化傳承與創新在此交融。沂山研學培訓中心以齊長城文化、非遺傳承為核心,打造剪紙、麵塑體驗工坊,推出全羊宴等美食,接待前來研學的遊客。在齊長城非遺展廳,記者目睹孩子們親手製作中草藥荷包,體驗農耕文化。「研學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新華社記者感慨。

    產業融合:「生態+」釋放發展動能

    依託生態優勢,沂山探索「森林+康養」「黨支部+產業」等模式,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在後唐家河村安置小區,青灰色樓體與山景相融,智能家居、燃氣入戶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以前燒柴做飯,現在用上燃氣灶,生活品質大提升!」村民的笑容感染了在場記者。

    景區還以「生態+旅遊」激活產業潛力。全長2066米的觀光索道、落差300米的高空漂流、古寺鐘聲與雲海日出,吸引遊客量連年攀升。2024年,沂山建成省級景區化村莊1個、美麗鄉村18個。「沂山證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可協同共贏。」人民日報記者總結道。

    高質量發展「濰坊路徑」的沂山註解

    「在這裏,每一片綠葉都是發展的底氣。」央視記者感嘆。沂山的實踐,折射出濰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多維探索:以生態培育築牢綠色基底,以文化傳承厚植人文底蘊,以產業融合激活鄉村動能。

    大眾日報在手記中寫道:「沂山不僅是濰坊的生態屏障,更是『兩山』理念的鮮活樣本。」從98.6%的森林覆蓋率到非遺研學的創新傳承,從村民安置小區的現代化升級到文旅產業的蓬勃興起,沂山以「綠」為筆,繪就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濰坊「挑大樑、走在前」增添了生動註腳。

    鳶飛沂山,未來已來。 這座千年名山正以生態之美、文化之韻、產業之興,向世界展示着濰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劉佳)

責任編輯:嚴燕紅 綠滿沂山映初心 高質量發展繪新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