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祁門,茶山翠色浸潤着皖南的煙雨,青石板路上迴蕩着年輕的腳步聲。2025年4月14日,一場以「共生青年·鄉村創意」為主題的新青年創享沙龍在皖南祁門縣祁民公社的百年中學舊址上演。這裏,青磚黛瓦與代碼光影交織,數字遊民的背包里裝着鄉村振興的藍圖,創業者的眼眸中倒映着馬頭牆外的星辰。
相逢:多元靈魂叩響徽州門環
追逐茶香的數字遊民,想用算法解碼祁紅的千年密碼;帶着畢業設計的研究生,想在古村落里尋找AI與非遺的接口;歸國學子,想用鏡頭為青山綠水寫一封情書——活動伊始,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介紹着自己的「祁門角色」。
這裏有手握專利的博士,有從寫字樓轉身擁抱茶田的創業者,有試圖用直播喚醒非遺記憶的「斜槓青年」,更有政府工作人員以政策為橋,架起理想與現實的通道。
他們的身份標籤如萬花筒般斑斕,卻在祁門的山水間達成共識:「創業不是獨行,而是與土地共生的浪漫敘事。」
破局:政策禮包點燃創新火種
「祁門不僅是中國紅茶之鄉,更是青年創業的『熱帶雨林』。」祁門縣委組織部人才辦主任高鵬的開場白,讓現場陷入沉靜的專注。
他身後的電子屏徐徐展開水墨徽州與數字圖景交融的畫卷,開啟一場關於機遇的鄭重邀約。
從「燕歸興祁」引鳳還巢到「雙創園區」厚植沃土,高層次人才福利政策護航無數英才奮勇向前,「迎客松」杯創意創新創業賽事,讓人才在實戰中淬火成鋼。
從「金融活水」灌溉夢想到「雲端生態」精準對接,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成為無數創業者破局起航的「第一把薪柴」。
在祁門這片茶香土地上,傳統與現代不是割裂的時空,而是創業生態的一體兩面。茶山雲海間,正孕育着屬於這個時代的「新徽商傳奇」。
碰撞:創意在青山綠水間裂變
大學時期鄉村調研化作創業種子的故事,是從學子到寶媽,再到「寶寶研學」的奇幻漂流;當畢設課題遇見數字遊民部落,是高校研究生通過算法匹配遊民技能與鄉村需求的實踐;給老宅安裝「數字心臟」,是數字遊民代表舉起的民宿改造方案。
代碼成為古法祁紅的新包裝、短視頻剪輯變成非遺繡娘的新針腳、區塊鏈技術留存建築記憶、元宇宙展覽復活徽商往事……這些天馬行空的構想,像茶山上滾落的露珠,在碰撞中折射出彩虹,各自閃耀又相互交織,熠熠生輝,點亮人們思維的浩瀚蒼穹。
啟程:青年與青山的雙向奔赴
當夕陽為百年校舍鍍上金邊,咖啡間的座位上幾位數字遊民品着咖啡,討論着下一個項目方案,靈感在空氣中碰撞、交融;草坪上的小哥正專注地撥動吉他弦,音符靈動,飄散開來,圍坐之人安靜的臉上寫着愜意與沉醉;一旁的梅南公園裡幾位剛結識的朋友正悠然散步,腳步輕快,時不時停下用手機記錄美好的瞬間,在大自然中汲取創作靈感。
這一刻,茶山記得代碼跳動的韻律,青磚銘刻着思維碰撞的火花,而穿鎮而過的閶江,正載着年輕的心跳奔向遠方。
正如祁民公社的初心——這裏不是孵化器的流水線,而是讓每個創意都能像黃山松一樣,在石縫裡長出獨一無二的姿態。當青年與青山互為註解,祁門的故事,註定要由這些「不安分」的靈魂續寫下一頁傳奇。(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方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