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的「傳移模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臨摹教學作品展」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中央美院百年來中國畫臨摹教學的臨摹作品、課徒稿及臨創轉化創作共300餘件,旨在挖掘「傳移模寫」古法在當代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教學中的學理價值與時代新意,並探討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畫認知體系的深厚內涵與積極意義。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老院長靳尚誼,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張立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在開幕上致辭,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徐揚宣布展覽開幕。
長期為中國畫教學付出心力,關心和支持中國畫學科建設的老一輩藝術家,蔣采萍、李寶林、樓家本、王同仁、馬振聲、郭怡孮、謝志高、姜寶林、杜大愷、李燕、孫景波、劉正成、唐勇力等先生參加展覽開幕並觀摩展覽。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范迪安,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劉學俊,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安遠遠,榮寶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東,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李紅強,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長韓筠,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楊曉陽,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徐里,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祁海峰,原副主席何家英,原秘書長劉健,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河北美術出版社社長田忠以及全國知名藝術機構、藝術院校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校領導班子、學術委員會委員出席展覽開幕式。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琳主持開幕式。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致辭
林茂在致辭中表示,自上世紀以來中央美術學院以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為核心,構建起了中國畫學院教育的基石,讓中國畫的悠久傳統融入到現代教育體系中。他談到,中國畫既要守護文化底色,更需探索新語言、新形式,正如李可染先生多次提到的:「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種繼承與創新的雙向路徑正是中國畫在當代保持活力的關鍵。此次展覽是對中央美術學院自成立以來有關中國畫臨摹教學成果的一次歷史性梳理和呈現,「傳移模寫」不僅是對當代中國畫本質的思考,也是探索新時代中國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話語體系的新契機,學校也將努力培養具有時代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優秀人才,為教育強國和文化強國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老院長靳尚誼致辭
靳尚誼先生在致辭中回溯了中國畫千年來的歷史傳統與中國畫教學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他談到,藝術創作要反映人民生活,中國畫教學在教學體系中加入了素描課,讓師生畫具有個性的真實人物來解決人物的造型問題,從而建立起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他表示,中國畫教學不要爭論「中西融合」和「拉開距離」的問題,我們要加強傳統文化的作用,要讓臨摹這一學習傳統的重要方式,與「解決人物、反映生活」的寫生更好地結合,發展我們的中國畫。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致辭
馮遠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展覽有三重意義:一是「溫故而知新」,回顧和梳理中國畫教學的百年歷史脈絡;二是結合了當前的教學問題,探討目的、功用和方法的關聯性,進而挖掘更深層次的學術意義;三是「守正創新」,凸顯「兩創」的現實價值,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特徵。展覽以「傳移模寫」為題,不僅呈現出中央美院以臨摹為根基傳統和重要環節的教學育人方法,也提供了許多新的話題,希望中國畫在未來的發展和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有更加廣闊的空間,也希望中央美院繼續在全國的中國畫教學創新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張立辰致辭
張立辰先生談到,中央美術學院一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傳統的中國畫教學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藝術。「傳移模寫」是謝赫《古畫品錄》提出的六法之一,是中國畫傳承的重要方式,有自身獨特的發展形態,也在藝術發展進程中成為了中國畫教學的重要方法。在美院,「認真對待臨摹課」始終是中國畫專業師生們的堅守,展覽既展示了一代代師生們臨摹實踐的優秀作品,又為今後的中國畫教學提供了一次集中示範。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致辭
丘挺簡要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策展情況,他特別提到展覽設計展示了八個關於歷代畫論對「傳移模寫」的討論,傳統經典是具有「啟示性」的,而追溯傳統經典則帶有「實驗性」和「開放性」,這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探索「古和新」關係問題的文化精神。在砰片化的時代,中國藝術有撫慰人心的軟力量,具有修補破碎模型的文化可塑力。此次展覽通過梳理自北平藝專一百年來中國畫臨摹教學的成果,呈現出一套完整的中國畫認知學習系統,同時,中國畫學院也要以此次展覽為起點,擔當起傳統文化的深挖重構與創新轉化這一時代責任,共同探索中國畫「起承轉合、生生不息」的可能性。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徐揚宣布展覽開幕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琳主持開幕式
觀展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部分)
01
典範
展示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畫專業師生的臨摹作品,關注臨摹教學的取法基礎。
齊白石 《記八大山人畫稿》
紙本水墨 30.5cm×16.4cm 1907年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 臨清朱耷《瓶花》
紙本水墨 30cm×25.5cm 年代不詳
北京畫院藏
于非闇 臨傳北宋趙佶《御鷹圖》
絹本設色 165cm×80.5cm 1954年
北京畫院藏
王雪濤 臨明呂紀《雪梅斑鳩》
紙本設色 165cm×81cm 1950年代
王雪濤紀念館藏
李可染 《仿八大山人圖》
紙本水墨 76cm×42cm 1943年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藏
郭味蕖 臨元吳鎮山水
紙本水墨 117.5cm×26.5cm 1940年代
郭味蕖美術館藏
劉凌滄 臨清殿藏本《王安石像》
紙本設色 50cm×33cm 年代不詳
黃均 臨傳唐韓干《牧馬圖》
紙本水墨 33cm×37cm 1953年
宗其香 臨德國銅版畫
紙本設色 60x105cm 1942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蔣采萍 臨傳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絹本設色 28cm×77cm 1958年
盧沉 臨宋佚名《朱雲折檻圖》
絹本設色 128cm×66cm 1958年
范曾 臨宋佚名《菊花》
紙本設色 59cm×37cm 1959年
周思聰 臨清殿藏本《蕭何像》
紙本設色 51cm×40cm 1959年
郭怡孮 臨清任頤四條屏
紙本設色 180cm×48cm×4 1960年
鄧林 臨唐韓滉《五牛圖》
紙本設色 21cm×147cm 年代不詳
賈又福 臨清龔賢作品
紙本水墨 30cm×24cm 1963年
02
遺產
展現歷屆學院師生對莫高窟、麥積山、永樂宮、法海寺等地壁畫的考察臨摹,以物質文明和社會文化的視角重構古代藝術遺產。
鄧白 臨麥積山石窟壁畫飛天
紙本設色 47cm×78cm 1953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葉淺予 臨敦煌石窟壁畫珍禽瑞獸
紙本設色 63cm×56cm 1954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吳作人 臨麥積山石窟壁畫甲馬局部
紙本設色 72cm×87cm 1953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孫宗慰 臨麥積山石窟壁畫伎樂
紙本設色 58.5cm×38cm 1953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張仃 臨炳靈寺壁畫《比丘像》
紙本設色 37.5cm×29cm 1952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李斛 臨唐敦煌石窟壁畫(二)
紙本彩墨 59cm×63.2cm 1961年
家屬藏
陸鴻年 臨麥積山石窟壁畫佛像
紙本設色 117cm×120cm 1953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陸鴻年、戴澤 臨麥積山石窟壁畫《狩獵圖》
紙本設色 90cm×720cm 1953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陸鴻年 臨敦煌莫高窟57窟壁畫局部
紙本設色 98cm×67cm 1961年
王定理 臨明法海寺壁畫《水月觀音》
紙本金線描 136cm×69cm 1998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方增先、劉勃舒 臨敦煌石窟壁畫《法華經變》局部
紙本設色 56cm×65cm 1954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胡勃 臨唐代敦煌壁畫《菩薩像》
紙本設色 101cm×34cm×2 1979年
03
精研
既展現民國以來傳統主義畫家在面臨西方和現代藝術觀念衝擊過程中,對於深入研究自身文化藝術傳統,繼承文化藝術精神的自覺;又展示現代教育體系中,精研古法的傳統經驗與學院教育進一步融合。
賀良朴 山水畫稿片
紙本水墨 34cm×45cm×10 1920年代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蕭俊賢 山水畫稿片
紙本水墨 28cm×33cm×5 1918-1922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汪鸞翔 花卉稿片
紙本設色 32cm×43.5cm×3 1924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陳師曾 《山水冊》
紙本水墨 11.5cm×17cm×8 1917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蕭謙中 山水畫稿片
紙本水墨 28cm×31cm×4 32cm×45cm×2 1920年代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邵逸軒 山水畫稿片
紙本水墨 45cm×33cm 1926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王夢白 花卉稿片
紙本水墨 31cm×33cm×10 1922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李苦禪 鷹頭畫法
紙本設色 60.5cm×64cm 1980年
家屬藏
王雪濤 花鳥畫稿片
紙本水墨 33cm×46.5cm 年代不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張立辰 蘭竹課徒稿《蘭》
紙本水墨 46cm×48cm×4 2020年
復旦大學藝術與哲學研究中心藏
04變化
展示學院師生在臨摹基礎上的創作作品,呈現專業教學系統中臨摹與創作的轉換銜接。
蕭俊賢 《茅茨聽泉》
紙本設色 99.3cm×32.3cm 1937年
湖社研究所藏
陳師曾 《松壑詩思》
紙本設色 129.3cm×64.1cm 1937年
湖社研究所藏
陳半丁 《杖策覓幽》
紙本設色 99.4cm×33.2cm 1947年
湖社研究所藏
于非闇、顏雲霖 《花鳥》
紙本設色 242cm×117cm 年代不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溥伒、晏少翔 《竹石圖》
紙本設色 104cm×33cm 年代不詳
湖社研究所藏
齊白石 《題王雪濤白菜圖》
書法 19.5cm×60cm 1924年
家屬藏
王雪濤 《白菜圖》
紙本水墨 27.5cm×60cm 1924年
家屬藏
吳鏡汀 《秋山行旅》
紙本設色 95cm×37cm 年代不詳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吳鏡汀 臨清戴熙《溪山高隱》 (局部)
紙本設色 37.5cm×234cm 1922年
湖社研究所藏
季觀之 《雪日訪友》
紙本設色 100cm×32.2cm 年代不詳
湖社研究所藏
陳平 《秋山隱農家》
絹本水墨 240cm×120cm 2016年
丘挺 《千壑幻雪》
絹本水墨 128cm×68cm 2020年
徐華翎 《生長8》
絹本水色 35cm×105cm 2023年
王鵬《吟月》
絹本設色 70×43cm 2022年
李坤 《才一春秋》(擬徐渭)
紙本水墨 195cm×274cm 2019年
鄧金 《飲鹿圖》
絹本水墨 134cm×64cm 2024年
展覽資訊
傳移模寫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臨摹教學作品展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承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5年1月21日—3月16日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三層展廳
(宣傳部/圖 資料來源:中國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