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配合學生未來需要而不斷改變。隨着AI時代的來臨,教育界著重STEAM教育,尤其是學生創科思維的培養。香港仔工業學校作為推動STEAM教育多年的中學,近年銳意持續優化課程,於高中增設「數碼新苗培育計劃 (ATS NexGen Digital Talent Incubation Programme)」,裝備學生掌握市場主流的專業工具與數碼技能;同時將STEAM教育推廣至社區,為社會培養未來人材。
結合STEM教育與建築科技,配合未來需要
香港仔工業學校日前舉辦「數碼新苗培育啟航禮」,為培育新一代科技人才的課程揭開新的篇章。配合初中3D繪圖課程的延續,學校於本學年開始於高中開展「數碼新苗培育計劃」,致力發展校本創科課程。該計劃將提供全港首個以中學生為對象的BIM (建築信息模型)課程,結合STEM教育與建築科技,配合未來需要,裝備學生掌握市場主流的專業工具與數碼技能,包括 Revit 3D 建模訓練,協助學生建立空間思維與設計邏輯;來年更會延伸至 Shapr3D 結合醫療科技等應用層面,培育學生成為數碼新力軍。
計劃結合STEM教育與建築科技,配合未來需要,裝備學生掌握市場主流的專業工具與數碼技能。
啟航禮獲多方支持,由立法會議員陳學鋒、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黃何詠詩、香港工程師學會上任會長兼香工校友李志康、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盧李愛蓮、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鄧進明博士工程師等嘉賓主持啟動儀式。秘書長黃何女士指出,配合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未來市場需要大量具備數碼能力的人材。秘書長讚賞學校將未來創科需要融入STEAM教育之中:「BIM課程能培養學生跨範疇的發展,將製造過程,從設計、數據,甚至維修保養數碼化。」秘書長亦肯定學校在STEAM與創科教育方面的成就和規劃,課程能達至知識與技能並重,協助學生建立紮實基礎,有利未來的多元出路。
區塊鏈學習平台 建立數碼履歷
配合課程,學校亦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名為「ATS Marketplace」 的學習成果平台。學生可將其作品上載至區塊鏈,永久保存其創作與擁有權,成為他們的數碼履歷。香港仔工業學校沈明輝校長指出,校本BIM課程在規劃上強調跨領域的整合學習,通過不同實踐的學習經歷,深化學生所學,裝備學生迎接未來。
未來「數碼新苗培育計劃」將進一步擴展,包括企業及師友計劃等,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創科教育支援,期望未來能培養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和技術能力的年輕人才,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注入新動力。
將經驗推廣至社區 孵化創新思維
啟航禮當日同時舉行第四屆「香工盃 — 航天科技機械人編程競賽」。香工盃是學校為推廣STEAM教育而籌辦的活動,歷年賽事均獲得多個機構鼎力支持,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學校議會及Winstars Enterprise HK Limited。今年更由香港工程師學會擔任支持機構。比賽吸引45支隊伍、逾150名學生組隊參與,參賽規模為歷屆之最,場面熱鬧非凡。
第四屆「香工盃 — 航天科技機械人編程競賽」吸引45支隊伍、逾150名學生組隊參與,場面熱鬧非凡。
香工盃採用了獨特的「中學生導師制」,香工學生在接受導師培訓後,引導小學生在「火星任務」情境下完成機械人編程任務。在比賽過程中,各參賽隊伍在比賽中熟練操控「太空運輸倉」,巧妙地將多次工作坊所學到的編程知識實踐出來。
參賽小學生在「火星任務」情境下完成機械人編程任務。
校長沈明輝指出,學校刻意安排「香工小導師」,讓學生跟從導師學習,先掌握所需技術,再由他們指導小學生完成任務。這種「大學—中學—小學」的三層傳承模式,不僅有助學生們學習STEAM知識,更培養了中學生的溝通與領導能力。
香港仔工業學校致力推動STEAM教育,在相關設施及課程上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及發展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應用能力。
頂圖:陳學鋒、黃何詠詩、李志康、李愛蓮、鄧進明等嘉賓主持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