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減少二氧化碳和增加碳匯均為重要應對策略。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昨日(10日)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近百名來自不同界別、熱愛環保的人士,在南丫發電廠種植135顆樹苗,紀念港燈為香港供電135年,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共建碳匯,促進香港達至碳中和並提升生物多樣性。
是次植樹活動在南丫發電廠內通往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主橋舉行,135顆幼苗包括4種樹木 (大頭茶、鴨腳木、鐵冬青、水黃皮) 和4種灌木 (桃金娘、野牡丹、龍船花、紅杜鵑) ,全屬本地原生樹種,經細心挑選成為今次植林品種。
鄭祖瀛表示,南丫發電廠營運至今一直有規劃植林,這次揀選的物種兼具觀賞性與生態價值,不僅綠化環境,亦為動物提供居所與食物,締造理想生境,促進南丫島生物多樣性。事實上,電廠現已成為不少雀鳥的棲息之地,近年調查發現,曾經在南丫發電廠出沒的雀鳥多達51種,堪稱雀鳥天堂。
他續稱,這次更特別選址在這條通往南丫發電廠天然氣機組的主橋作為植樹地點,今日起主橋正式命名為「碳匯綠橋」,象徵港燈持續推動低碳發電,並將繼續透過不同途徑,與社會各界攜手邁向碳中和。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對港燈全力支持和推廣減碳深表讚賞,局方期待港燈在新一年「綠得開心計劃」下推出各種活動促進綠色教育,繼續造福年輕一代。
多位本地環保領袖亦有出席當日活動,包括擔任是次植樹顧問的長春社總監蘇國賢、以及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博士、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博士、和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企業及社區合作主管周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