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全球知名投行高盛公布了亞太地區信心精選名單,其中內地和香港只有7家企業入選,裝備製造業領域只有濰柴入選。在高盛眼中,2024年盈利首次突破百億關口的濰柴,是行業中本輪周期少數幾家盈利表現強於上輪周期的公司之一。
傳統哲學中有句老話是「物壯則老」!明年將迎來80歲生日的這家「龍頭」企業,在不斷鞏固傳統優勢基礎上,如何有預見性地在企業拋物線每次攀至高點時,不斷自我進化、換道新成長曲線,不僅是企業之問、行業之問,更是時代之問。
「新」:鍛造全球最大新能源產品生產基地之一
始建於1946年的濰柴,以生產柴油機起家,如今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柴油機製造商。不過,時針搖擺間,濰柴早已不是發動機包打天下的「舊模樣」,已經構建出多元能源動力的新範式。
3月28日,佔地達到1700畝的濰柴(煙台)新能源動力產業園下線了首台電池產品,標誌着該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在這黃海之畔、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濰柴有着極為宏大的願景:鍛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產品生產基地之一。三期建成後,將成為50GWh電池PACK等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製造基地。
「目前,我們的新能源產品已經涵蓋四大板塊,涉及部件、系統、總成和整機,應用在重卡、輕卡、客車、工程機械、船舶等領域。」濰柴新能源動力公司副總經理兼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祝成祥告訴記者,濰柴在新能源領域主要聚焦於專項開發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
以電池為例,濰柴有100餘款產品充分滿足商用車、工程機械、船舶等應用場景的需要,電量涵蓋2-1000KWh,在電芯、電池PACK、熱管理上相比競品有着顯著優勢。祝成祥說,濰柴2025年還將完成新一代電池的開發及驗證,全面提升壽命、能量密度、適應性等。
「智」:AI賦能價值鏈數碼化改造
當下,在新疆的一處露天礦區,從採料、裝卸、運輸到多車協同,無人駕駛已經開始常態化運行。而從「人控」到「智控」的關鍵一步,正是濰柴動力與雷沃重工聯合建立的智慧礦山一體化解決方案。
「我們預計將在2026年,向市場全面推廣智慧礦山一體化解決方案。」濰柴動力流程與IT部部長常秀書稱,濰柴近年來推進數智化轉型,全面接入人工智能,藉助算力和算法的優勢,打造數據驅動的智能製造行業標桿。
據悉,濰柴專門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前沿研究,致力於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並推進「研產供銷服」全流程數碼化、自動化、智能化。以濰柴全新一代發動機數碼化產業園項目為例,該項目具備年產20萬台高端發動機生產能力,加工完全自動化,裝配自動化率80%,智能製造水平和過程保障能力世界領先。
作為全球「燈塔工廠」,為了準確了解客戶需求並降低成本,濰柴對整個價值鏈進行了數碼化改造,在人工智能和汽車互聯網的助力下,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20%,運營成本降低了35%。
「後」:從單一賣配件向賣服務解決方案轉型
「後市場服務,我們在行業內是領先的,今年瞄準挑戰百億目標。」濰柴動力後市場業務公司總經理於超自豪地說。
「後市場」,是濰柴着眼於對標國際一流企業確立的發展戰略。經過數十年發展,該公司擁有全國最優的服務網絡,5000餘家服務站、業內最大的服務呼叫平台,能夠直擊用戶售後產品品質識別難度大、成本波動大、服務質量差異大、服務效率保障差等痛點問題,可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天候的服務保障。
「如今,鑑於規模客戶越來越多,更加關注購、用、養、修等整體解決方案帶來的價值優勢和成本優勢,後市場服務也成為重要的盈利增長點。」於超說道。
今年2月25日,濰柴正式成立了W-TCO俱樂部,對於終端客戶,購買濰柴的W-TCO託管服務產品,可實現發動機輕鬆託管;專業服務團隊全天候零間隔響應、高效服務;提供合理的的定製化服務解決方案和可控成本優勢,減少客戶成本支出。「濰柴同行」APP,還可通過智養車、智管理等多平台支撐,減少車隊客戶車輛管理等成本。
濰柴的後市場服務,已經實現從單一賣配件向賣服務解決方案轉型,延長了產品服務鏈條。而「新能源、數智化、後市場」三大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將助力濰柴打造業務增長的新引擎。(記者 黃兆琦 孫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