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看好資本市場前景,近日,不僅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和高管加入增持回購大軍中,多家銀行也紛紛快速響應,通過成立股票回購增持專班、開展專項行動等方式,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購增持需求。據最新消息,近期各家商業銀行正加快落地回購增持貸款,初步測算,授信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
國有大行成立專班
數據顯示,4月7日—4月9日,有114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預案或股東提議回購增持公告,擬回購和股東增持計劃合計金額高達803.06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回購增持計劃中,除自有資金外,來自銀行貸款的比重亦在增加。
為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家國有大行已率先響應。
其中,工商銀行服務上市公司開展股票回購增持、加強市值管理,對接企業資金需求近500億元。截至目前,工商銀行已累計支持及儲備股票回購增持貸款項目近400筆,涉及交易金額規模超千億元,覆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多個板塊,有力支持央國企、民營企業強化市值管理、優化資本運營。
農業銀行也透露,已與多家央國企、民營上市公司達成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貸款合作意向。後續還將持續加大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推進力度,實現更大規模投放。
中國銀行近日已及時出台專屬配套方案,設立單獨貸款產品和統計科目,明確標準業務流程和貸後監控要求,確保業務合規有序開展,支持了一批符合條件的股票回購增持計劃。美的集團、精工鋼構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公告中,也均出現了中國銀行回購或增持專項貸款支持的「身影」。
近期,建設銀行也成立股票回購增持專班,全力推動對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開展股票回購增持、加強市值管理等各類金融服務工作。
後續更多銀行跟進支持
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股份行也有所行動,表示要加大增持回購再貸款業務的投放力度。
其中,浙商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浙商銀行已與近60家上市公司及股東達成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意向合作,儲備擬回購增持金額超80億元,授信資金規模超50億元。
興業銀行剛剛公布數據顯示,其支持領域涵蓋半導體、醫藥生物、軟件服務等多個「硬科技」領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增量資金,精準服務新質生產力。
截至4月6日,招商銀行透露回購增持貸款已立項288筆、融資金額1048億元。
作為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新工具,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於2024年10月設立,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對此,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紛紛成立股票回購增持專班、開展專項行動,是為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提供流動性,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穩定股價。他認為,後續或有越來越多的銀行跟進,助力穩定資本市場。
武澤偉同時指出,考慮到股票回購與增持是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向市場傳遞價值低估信號的重要工具,因此,多家銀行的紛紛行動,將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穩定估值中樞,推動股價逐漸修復由於非理性導致的下跌。站在中長期角度,則有助於減少市場波動,助力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是重大利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商業銀行還動用自有資金加入回購增持的行列。
4月8日,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和成都銀行率先發布大股東增持公告,其中,浙商銀行為高管個人增持。4月9日,江蘇銀行、華夏銀行也相繼宣布高管自願增持計劃。(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謝惠茜;漫畫 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