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以開放韌性應對關稅風暴 是決心亦是底氣

【來論】以開放韌性應對關稅風暴 是決心亦是底氣

責任編輯:蔣璐 2025-04-08 22:29:27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香港中華聯誼會副會長、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副秘書長 宣武兵

    面對美國對多國加徵關稅的衝擊波,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作為聯通中外市場的「超級樞紐」,香港既需直面外部壓力傳導,亦需在變局中把握機遇,堅守開放初心、深化制度優勢、融入國家戰略,方能在逆全球化暗流中築牢發展根基,展現「東方之珠」的獨特韌性。

    直面衝擊 在「壓力測試」中凝聚開放共識

    作為多邊主義和全球化價值的受益者,香港始終呼籲維護世貿組織框架。2017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出口管制、對我國重點科技企業實施經濟制裁等頻繁操作下,內地及香港地區都表現出強大的抗壓能力。

    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對美國直接出口佔比僅0.06%(約59億港元),遠低於轉口貿易規模,其「仲介濟型經」特性反而成為緩衝帶。香港憑藉法治營商環境及科研合作基礎,吸引越來越多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在國際市場中充當貨物貿易和技術轉移的中立平台,為破解「脫鉤斷鏈」提供着中國方案。

    特區政府通過世貿機制申訴、資助企業開拓東盟及中東市場等舉措,正逐步化解單一市場依賴風險。這一應對邏輯與內地「穩住外貿基本盤,擴大內需市場」的戰略形成呼應,體現「一國兩制」框架下政策協同的深層優勢。

    美國宣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後,行政長官李家超批評美國濫施關稅是霸凌野蠻行徑,並表示特區政府將從「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深化區域合作」等七個方面入手應對挑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確表示「香港會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資金和資訊等的自由便捷流動」。香港商界亦積極回應支持政府立場,反應了香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社會共識和支持自由貿易的決心,強化了香港在國際貿易動盪中的穩定性。

    勇於破局 在角色平衡中實現路徑重構

    隨着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香港正從傳統貿易樞紐向高附加值服務樞紐的戰略轉型。面對關稅壁壘,香港的破局之道,需在「國家戰略」與「國際樞紐」的雙重角色中尋求平衡。

    內地「以超常規力度提振消費」、「加大財政支出強度」等政策,為香港北上拓展經濟腹地提供了廣闊空間。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主動與深圳科創研發、東莞高端製造、廣州國際商貿形成跨境分工協作,構建研發設計在香港、成果轉化在灣區、生產製造輻射東南亞的新型產業鏈生態。為更好承接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市場擴容,香港進一步優化服務布局,在數字貿易規則制定、跨境金融風險管理、知識產權跨境交易等領域建立國際標準,使區域產業鏈從傳統加工貿易向「科技創新+專業服務+跨境資本」的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這種基於內外環境改變作出的轉型,為經濟格局重塑提供了國際化規則對接和市場化要素流動的示範樣本,使香港的樞紐功能從貨物貿易的物理中轉,升維為知識、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跨境配置的全球服務網絡中樞。

    在這場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的博弈中,香港的應對之策,並非被動承受衝擊,而是以「固本培元、主動作為」的姿態築牢發展根基,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用「東方智慧」啟示世界,真正的韌性不在於築牆自保,而在於在風浪中構建共生共贏的新格局。(中通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蔣璐 【來論】以開放韌性應對關稅風暴 是決心亦是底氣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