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大航海首部東方報道:1515年廣東南頭關稅20%

港深地名故事|大航海首部東方報道:1515年廣東南頭關稅20%

責任編輯:靜文 2025-04-05 09:12:38 來源:微信公眾號「庫克船長日記」

 作者:劉秉仁

 葡萄牙人托梅·皮雷斯1515年寫成的書稿《東方志》(Suma Oriental),直到1944年才正式公布於世。

 這份獻給葡王的報告,記錄了廣東省東莞縣南頭海岸的貿易情況和地理情況,是歐洲人大航海最初抵達中國的第一份完整報道。

 2012年,當我在這本書中看到Nantoo字樣時,十分驚奇。以後十幾年一直耿耿於懷,那幾頁說中國的字,我都差不多背下來了。

 Nantoo就是南頭。當時縣城在東莞,南面靠海地方,現在的深圳和香港,包括珠江口東側海域,泛稱南頭。

 我見到的《東方志》是所謂巴黎古抄本的英譯本。正如書稿的發現、整理和英譯者葡萄牙人阿爾曼多·科爾特桑所說,令人驚訝的是,這麼重要的地理文獻,16世紀上半葉最重要、最完整的東方報告,1515年寫成,竟然一直湮沒無聞,基本無人知道!

 1944年,英國哈克盧特學會將其刊行,同時公布了葡文手抄本原樣。當時收藏此書的圖書館是法國公眾圖書館。

 《東方志》有關中國的報道,主要說廣東,而廣東又主要說南頭海島的貿易。文字不長,四五千字,但貿易的方方面面都說到了,是一篇要素齊全的國際貿易報道,信息量巨大。

圖像_2025-04-05_091413364.png

《東方志》封面。

 以下所引《東方志》原文,都是我自己翻譯的。

「貿易群島」

 「廣州往馬六甲(中國史書稱滿剌加)方向三十里格處,靠近南頭大陸,有一些島嶼,那裏是預備給各國(停船)的港口,如屯門島等等。船一到來入港錨泊,南頭的老爺就把消息送往廣州,商人們立刻過來,收取稅貨。

 ……前面說的馬六甲的船,來了停在屯門島外,我已經說過,那裏距離廣州二十或三十里格。這些島嶼鄰近陸地上的南頭,島離大陸一里格遠。

 那些從馬六甲來的船泊在屯門港,暹羅的船泊在Hucham。我們的港(葡人初來冒充滿剌加人,所以「我們的港」應是屯門港)離中國(大陸)比暹羅的近三里格,(大陸上的)貨物到這港最方便。」

 《東方志》的意義,首先是地理文獻。有關南頭大陸附近「貿易群島」的敘述,是重大學術研究內容。貿易島Tamāo的具體所在一直是澳門學核心課題之一,至今未解。

 《東方志》多提廣州,寫作Qāto,或Qmtom。主要說南頭,南頭也寫作Nantó。沒有提到東莞。可見南頭貿易是省直管。船停在海島交易,進貢上廣州,有事找南頭老爺。這種相對自由寬鬆的管制,有利於當地的發展,六十年後「南頭」從東莞縣分出,成立新安縣。

 「廣州往馬六甲方向三十里格處」,皮雷斯的話印證了《新唐書·地理志》的名句,「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三十里格接近是二百里。因為是島,所以他說的屯門港不是赤灣。暹羅人的港口Hucham不可解。滿剌加人的港口距大陸一里格,那就是屯門澳。《新安縣志》所謂「湊雜屯門葵涌等澳」。屯門,皮雷斯書也稱Pei tu,則或是磨刀,達爾林普爾磨刀寫為Bo tow。航道如後來達爾林普爾所畫,在南丫島西側。

報稅抽解

 「南頭的老爺見船來了,即刻送信給廣州,說有船來島了。廣州的估價師就過來估價。抽取該屬於他們的稅貨。帶走所要的貨物。中國人估算貨值非常老練。他們也很清楚你想要的東西,給你帶來。」

南頭稅率

 「中國對來自馬六甲的商貨的稅費。胡椒須交20%的稅。巴西蘇木50%,新加坡木也是這個數。估完價就一次性抽稅。其他貨物他們抽稅10%。」

 可見最大宗進口商品胡椒的稅率是20%。這個稅率是朝廷同意的。當時收稅仍是實物抽分。抽到的稅物,「貴細解京,粗重變賣,留備軍餉」。政府抽分後,允許民間貿易。

 明朝正德年間,在走私泛濫、軍餉匱乏的背景下,廣東經朝廷許可,對番舶「來即抽貨」,稅率大致十分之二三,多數時候固定在20%。貿易在南頭大岸下的海島進行。史稱「廣中事例」。當代學者李慶新先生將其定義為「南頭體制」。這是廣東破解朱元璋海禁緊箍咒的一個重大務實之舉。此事的倡導和推動者是廣東海道副使、後升右布政使的吳廷舉。

 葡萄牙人恰在這時航海來到中國。皮雷斯之書正是「南頭體制」的真實鏡像。此乃世界近世史的開端,東西方在海上首次照面是和平貿易,而不是其他。稅率也不是很高,買賣雙方皆大歡喜,生意興隆。可惜好景不長。

食品安全

 皮雷斯書高度評價南頭的稅官和富商,對小攤小販則提出批評:

 「他們不強迫你。他們有出色的商人處理貨物。商人們非常富有。他們最重視的是胡椒。他們賣吃的東西誠實可靠。交易完成,他們各回各家。一般小販則不懂道理,他們賣的日常用品都是假的、仿冒的。」

圖像_2025-04-05_091500297.png

 皮雷斯書說南頭稅率的頁面。他特別說賣吃的東西的人是誠實的。

絲綢產地

 「生白絲產自漳州(Chancheo),彩絲產自交趾(Cauchy),錦緞、綢緞、雲錦、紗、羅產自南京(Namqim)和安慶(Amqm,Amquem)。」

 這看出絲綢是出口第一大宗。不愧是絲綢之國。

 我認為Amqm、Amquem是安慶的對音,有人認為是杭州。史載:慶元元年升舒州為安慶府,永樂元年安慶府直隸南京。正德《安慶府志》記載當地「桑柘成林」。如果確認是安慶,那麼這就是歐洲文獻第一次提到徽商。

中國碼頭

 「廣州之外,還有一個港口,叫作福建(Oquem),陸路三天旅程,海路一天一夜。那是給琉球和其他民族預備的港口。廣州……是打開中華王國的鑰匙。」

 皮雷斯書對福建和琉球(Lequjos)關係的表述是正確的。據萬曆初年成書的《殊域周諮錄》記載,琉球貢道「由福建達於京師」。

圖像_2025-04-05_091520514.png

 與皮雷斯《東方志》手稿同時期製作的、合併在巴黎古抄本中的羅德里格斯海圖40號。此圖所畫應是大南頭。

責任編輯:靜文 港深地名故事|大航海首部東方報道:1515年廣東南頭關稅20%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