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簽與黟縣柯村鎮胡門家庭農場正式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土壤改良、水稻單產提升等關鍵技術開展協同攻關,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聚焦瓶頸問題,科技賦能藏糧於地。土壤是農業生產的根基,當前,部分地區因長期施肥不勻、過量施肥導致土壤退化,制約水稻高產穩產。安徽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孫義祥表示:「此次選擇胡門家庭農場作為試點,正是看中其現代化、科技化、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農場集機械化生產、環境資源循環利用於一體,為技術驗證和推廣提供了理想平台。」
打造示範樣板,推動「盆景」變「風景」。項目以胡門家庭農場為基地,打造「按圖索糧」升級版示範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高產高效技術體系,輻射帶動黟縣優質糧油產業整體提升。孫義祥強調:「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要讓成果走出實驗室,真正惠及廣大農戶,實現『增產增收』雙贏。」
產學研深度融合,激活鄉村振興動能。此次合作以「優勢互補、協作創新」為原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創新技術模式,研發土壤改良與精準施肥技術,着力解決土壤肥力失衡問題;二是突出單產提升攻關,通過良種選育、水肥優化等綜合措施,推動「專家試驗田產量」向「農田大田產量」轉化;三是整合「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六大工程,降低生產成本,延長產業鏈條,促進全鏈條增效。
當前,黟縣春耕生產正有序展開,通過「科研機構+家庭農場」模式,將有效推動人才、技術、資源向一線集聚。黟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合作將為全縣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注入新動力,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同時通過產業鏈增值帶動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支撐。(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鮑麗雲 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