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新能源滲透率提升,不少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作為外貿「新三樣」之一的鋰電池,憑藉重量輕、體積小、能量密度高等優勢,成為國際市場的「香餑餑」。
深圳作為全國鋰電產業的核心集聚區,已形成「材料研發—電芯製造—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據深圳海關統計,2025年前兩個月,深圳鋰電池出口99.7億元,同比增長19.1%。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省油燈網絡科技2024年出口額同比翻番。企業負責人梁海寧表示:「深圳海關推行的『檢查驗證+合格保證』模式讓貨物出口周轉率提升70%,倉儲成本降低20%,實現『上午申報、下午放行』的高效通關,為我們贏得了寶貴的市場響應時間。」
據了解,深圳海關積極推廣應用出口鋰電池危包「檢查驗證+合格保證」查驗模式改革,提供預約查驗、證書「雲簽發」等服務。同時,優化危險貨物包裝監管模式,通過組織周期性現場查驗、同類產品實行驗核式評定放行等方式,減少實地查驗頻次,確保危包出證「零等待」。
來到深圳市格瑞普電池有限公司,一批鋰電池產品正裝箱打包,即將發往新西蘭。「儘管全球市場機遇廣闊,但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我們只有加快出海節奏,才能搶先拓展市場份額。」企業關務負責人戴玉雲介紹,「幸運的是,在深圳海關的精準指導下,我們企業納入了危包查檢模式改革試點,基本上當天就能出證,我們順利拿下了美國、德國等地的訂單,在聚合物鋰電池、鎳氫電池、異形電池等方面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
此外,為提升鋰電池通關時效,深圳海關針對轄區儲能企業在出口危險貨物申報方面存在的「堵點」,抽調業務骨幹為企業講解危包檢驗的政策、程序及標準等,製作出口危包申報、查驗等方面常見問題「錯題集」,指導企業規範使用危險貨物運輸標籤、UN標記等要素,幫助企業提高申報質效。
「我們不斷探索完善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前置評估管控和後續監管管理體系,用好無紙化申報、智能審核等便利化措施,加強危包業務審單、出證、放行等全流程緊密配合,確保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同時,構建專人溝通協調機制,積極回應企業訴求,主動對接企業出貨計劃,開展技貿應對、質量安全管理等指導,助力鋰電池快速通關,搶抓黃金出貨期。」深圳海關所屬觀瀾海關查檢科副科長陳媛玲介紹。
下一步,深圳海關將繼續加強鋰電池企業出口幫扶,依託智慧海關建設,持續優化產品出口通關服務,加速助推鋰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