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合肥蜀山:智慧平台「種」進農田

合肥蜀山:智慧平台「種」進農田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5-04-01 17:28:24 來源:香港商報網

    田間奔跑的是無人駕駛的拖拉機;儀器在田內走一圈,就能完成「體檢」,土壤成分一目了然……不久以後,這些都將在安徽合肥的老鄉農場裏實現。日前,這處佔地1.8萬畝的新型農場一期即將完成建設。

ahbb0401bt-2.jpg

小廟鎮袁中社區一處葡萄智慧大棚內,水肥一體化無人噴灌系統正在工作

    萬畝農場探索智慧農業「新航向」

    據悉,老鄉農場位於蜀山區小廟鎮,面積相當於1800個足球場,是合肥城區內規模最大的農場。未來將以科技、生態和體驗為關鍵詞,集中連片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以及青菜、辣椒等露天蔬菜,番茄、茄子等設施蔬菜。

    有別於傳統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老鄉農場將在農田基礎設施改造的基礎上,依託智慧化信息科技系統,實施數字化和生態循環化種植,引進無人化田管設備,建設集農產品初加工、冷鏈物流一體化、倉儲周轉為一體的農產品分級分揀中心,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加快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加新鮮、健康、優質的農產品。

    智慧農業建設是數據要素與農業場景結合的生動體現,如今,數字賦能農業科技田在廣袤土地上不斷煥發生機。

    近年來,蜀山區通過「數字+農業」的深度融合,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以數碼化轉型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圍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智慧農業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畜禽養殖等基礎設施數碼化改造,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數碼化升級。截至目前,全區共認定數字農業農村應用場景4個,應用農業、物聯網、農業企業10餘家。

ahbb0401bt-3.jpg

食用菌智慧控制系統能實時監測菌菇長勢

    智慧灌溉為農業生產注入新活力

    在小廟鎮袁中生態園,陽光玫瑰正處於田間管理和發芽的關鍵期。一排排滴水灌溉帶緊貼在陽光玫瑰根部,正在勻速緩慢地滴落水珠。

    穿梭於各個大棚之間,鮮少見到工人的身影。安徽興誼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祥解釋道,除了疏花、疏果、採摘這幾個步驟,其他管理過程幾乎用不到人工,因為生態園實現了智慧化、標準化種植模式。

    「這裏種的是陽光玫瑰,大約有80畝。」說起種植經驗, 李志祥娓娓道來:「我們採用的是水肥一體化無人噴灌系統,將灌溉水和肥料混合後,沿着鋪設在黑塑料布下的滴灌管,精準輸送到作物的根部。」

    「以25畝的大棚為例,到了結果期,每周需要施一次肥,過去,10個人手動播撒肥料,需要一天時間。現在通過智慧滴灌系統,只需一根管道,不到半天,就能完成施肥灌溉工作。」李志祥表示。

    「通過智能灌溉系統『輸液』,養分直達根系,可以自動調節灌溉量和灌溉時間,控制水肥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精細管養水平,減少水資源浪費,大幅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真是事半功倍。」李志祥說道。

    「採用滴灌等技術,能提高品質和產量,幫助每個果子達到精品果的標準。」李志祥預計,今年陽光玫瑰將首次掛果,產量將達1500-2000斤,明年可達5000斤。

ahbb0401bt-4.jpg

在智能產菇大棚內,菌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穩定產出

    從「靠天吃飯」到「智慧種菇」

    走進小廟鎮馬崗村菌旅小鎮菌菇智能種植大棚時,溫暖濕潤的氣息撲面而來。一排排菌包整齊排列,鮮嫩的平菇長勢喜人。菇農吳根秀正在仔細查看菌菇的生長情況,操作智能設備及時為大棚增溫、保濕。

    這些智能產菇大棚配備了先進的溫控設備,包括20匹功率的空調,確保了菇架上的食用菌能夠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據介紹,這些智能大棚不僅打破了季節的限制,讓食用菌一年四季都能穩定產出,還通過食用菌智慧控制系統,實現了智慧管理,進一步提升了種植的智能化水平。

    「這些菌菇可『嬌貴』了,溫度、濕度都得控制好。」吳根秀說,「不過看着它們長得這麼好,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據大棚負責人余林生介紹,這12個智能產菇大棚總佔地約10畝,去年產值達300萬。

    「我們的菌菇品質好、產量高、營養價值高,銷路不愁。」余林生表示,以羊肚菌為例,羊肚菌的生長適宜溫度是18度,採用智慧控制系統後,穩定產出,預計今年畝產可達500斤。

    「只要打開食用菌智慧控制系統,就能實時監測菌菇長勢,掌握溫度、濕度、光照等,還可以通過系統進行調節。」余林生說,過去菌棒成活率低,靠人工接種成本高,現在機械化讓效率提升30%。其無菌化車間、智能產菇大棚,讓平菇生長周期從120天縮短至90天,品質穩定性顯著提升。

    在蜀山區,智慧農業平台與農田間的「融合」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廣,「種」進農田的智慧平台,將科技「植入」田間,唱響了科技興農、產業富民的奮進樂章。(胡亭亭 楊洋 陳三虎 葛慶釗 孫雨靜 中共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頂圖:老鄉農場將打造數碼化智慧農場

責任編輯:林梓琦 合肥蜀山:智慧平台「種」進農田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