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佛郎機傳(一)——西人航來廣東古事之阿爾瓦雷斯

【港深地名故事】佛郎機傳(一)——西人航來廣東古事之阿爾瓦雷斯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5-03-31 19:52:40 來源:庫克船長日記

 「藏於里斯本國家檔案處(Arquivo Nacional da Tôrre do Tombo)的一封原件。這是當時的麻六甲司令官喬治·地·亞伯奎爾克(Jorge de Albuquerque)於一五一五年元月寄給葡萄牙國王曼紐爾一世(Dom Manuel I)的信,可惜在這文件最重要的地方被蠹魚蛀掉了。信上說:

 ……還有一位喬治·阿……[案:蟲蛀了!]……是個富才幹的人,他以陛下代理商的身份首航中國;他是第一位在那裏豎立起皇上標識的人。

 當時在東方的葡萄牙史家約翰·地·巴若斯(João de Barros,1496-1570)則在他的著作中肯定地告訴我們,這人是喬治·阿爾瓦瑞斯。『他比另一位意大利籍的葡萄牙航海家拉斐爾·裴瑞斯特羅(Rafaël Perestrello)早到Tamão一年。」

 以上摘自張增信先生論文《十六世紀前期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的貿易據點》,載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

 能把五百年前葡萄牙人在廣東南頭的事情說清楚,很不容易。《明史·佛郎機傳》說清楚了,但文章太長,光是注釋、解說的書我看過的就有十幾種。最好的是《<明史·佛郎機傳>箋證》,著者戴裔煊老先生,我心下願尊其為先師。

 微信截圖_20250331194934.png

 1519年葡人畫出的滿剌加MALAQVA。

 佛郎機是明朝對葡萄牙的稱呼,源於阿拉伯人對法蘭克(Frank)的不正確的讀法。佛郎機名字本身沒有貶義。但史書後來常說「機夷」、「佛夷」、「澳夷」,則略帶貶義和蔑視。

 清朝康熙時工部大臣杜臻文筆高超,他把葡萄牙人在南頭之事說得輕鬆、簡潔:

 「正德中,佛郎機國稱朝貢,闌入東莞南頭樹柵以居,炮聲轟烈,震駭遠邇。多為不法,甚至掠十歲以下兒烹食之。奸民因為誘販,每口得金錢五十枚。有司廉得以聞,發兵逐捕,戮其渠魁亞三,余猶狡抗,數用銃敗我軍。或獻計募善泅者,伏水鑿沉其船,始敗遁去。佛郎機炮自是始入中國。是年由詔絕番舶,而粵市蕭然,無復舊觀。兩廣巡撫林富奏曰:按祖訓安南、真臘、占城、蘇門答剌、西洋、爪哇、彭亨、白花、三佛齊、渤泥諸國俱許朝貢。佛郎機本不載祖訓,布政司吳廷舉誤許其貢,致有驚侮,誠為失考成憲。乃因此盡絕諸番舶,不幾因噎廢食乎?以臣度之,番舶通時抽解可供御用,存庫可佐軍餉,小民持一錢之貨,即得握椒,輾轉貿易,可以自肥。廣東舊稱富庶,良以此耳。因民所利而利之,誠與尋常言利者不同。至於內外之防,但須嚴飭津戍,有祖訓不載之國而妄冒貢船者,立驅出境,自不敢意外之虞矣。疏入報可,於是番舶復通。」(《粵閩巡視紀略》)

 杜臻是浙江嘉興人,康熙朝歷任工部、刑部、兵部、禮部尚書。他是一個懂海洋的人。他說中要害,葡人東來這個千年變局的本質原是貿易,但葡人中有惡人挑事,東大天朝祖宗規矩又捆綁太死,不能適應海洋形勢。後來,經明白海邊事情的兩廣巡撫、福建人林富上書給皇帝一說就放開了,「疏入報可,番舶復通」。林富很有人民立場,類似的人還有康熙遷海時的廣東巡撫王來任,現在寶安西鄉有廟供奉。

 《明孝宗實錄》卷七三:「自弘治元年以來,番舶自廣東入貢者,惟占城、暹羅各一次。」貢船少了,私人貿易因而火爆。

 葡萄牙人的習慣,航海最重大的發現一般秘而不宣。1488年迪亞斯在不知覺中繞過南緯34度21分的好望角(有望發現印度),南緯35度的厄加勒斯角。葡萄牙王室對這個發現極度保密,宮廷史記隻字未提。有滿剌加葡人藥劑師叫皮萊資的,在1515年前寫了一本書叫《東方蘇馬》(Suma Oriental),進呈葡萄牙國王,也一直封存,好像上世紀初才為世人所知,中譯本竟然是公元2000年才有。

 皮萊資的材料,有好些是聽阿爾瓦雷斯說的。皮萊資後幾年作為使團團長訪華,經停南頭海港。

 關於阿爾瓦雷斯的「發現」,幾百年後,人們在葡萄牙國家檔案館的殘檔中,發現了一點蛛絲馬跡。感謝金國平先生的用心整理與翻譯。

 微信截圖_20250331194944.png

 杜臻《粵閩巡視紀略》書影。

 「陛下的一艘中國式帆船滿載胡椒前往那裏,其中一半屬於陛下,另外一半屬於港務長;我等待它歸還;一切順利;有5條本地船與其同行。在陛下的船上有兩名我們的人隨從。(阿爾布克爾克在所有開往中國的船上都派了兩名間諜,阿爾瓦雷斯是最初的人之一)一人任商務代理,另外一個是書役。」(巴塔林致唐·曼努埃爾一世函,《發自印度的文件或季風書》,第一卷,第225頁,轉引自《西方澳門史料選萃》p33)

 信發於1514年1月6日滿剌加。此船發於1513年,其中的商務代理人即為阿爾瓦雷斯。

 微信截圖_20250331194956.png

 胡椒。今天菜市場隨便買到的黑胡椒白胡椒,當時是海洋貿易最大宗商品。

 一年後,1515年1月7日滿剌加官員致阿爾布克爾克函:

 「此時我主國王的一條在中國的中國式帆船來到此地。……船上,港務長有一半貨物。提供國王的貨物約花了4000克魯扎多。讚美上帝,該船滿載而歸,帶來許多白綢、錦緞、麝香、珍珠和瓷器。瓷器是滿剌加的大宗貨。有許多鐵、花緞、釘子和我們取來做火藥的硫磺及硝石。絲綢全部妥善保管,運給我主國王……」 (《西方澳門史料選萃》)

 阿爾布克爾克1515年1月8日(他收到報告立即上報朝廷!)於滿剌加致唐·曼努埃爾一世,把這一「發現」功勞歸在了他和他所任命、派遣的喬治·阿爾瓦雷斯的名下:

 「我主,加爾西亞·沙伊紐(Garia Chainho)是商務代理人。依我之見,他很效忠,勤勉。一名書役叫沙爾加多,另一名是弗朗西斯科·佩雷拉,還有一名叫喬治(Jorge)。後者是我任命的,因為他是一個勝任此事的人。他曾為陛下做過許多事情,例如,前往中國,他曾是陛下中國式帆船上的商務代理人。他是第一個為陛下豎立發現碑的人。他在那裏受到款待。華人樂於同我們打交道,商務代理人致函印度之家匯報了建立商站所需及要發送的東西。」

 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葡萄牙東方總督阿方索·地·亞伯奎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攻下麻六甲(Malacca),奪占了世界海洋貿易咽喉、明朝永樂皇帝經營的南洋屬國滿剌加。

 這個阿爾瓦雷斯,在廣東河口盤桓近一年之久,是有記載大航海以來第一個收集珠江口情報的歐洲人,所謂「他曾為陛下做過許多事情」。正是他「發明」了Tamão這個島名,且聲稱在那島上豎立了紀念石柱,廣東新安縣誌所說「圖形立石」就是這種事。

 後來他多次到屯門一帶。他於1521年死在Tamão島,當時中葡衝突已升級,是屯門海戰的第一階段。據巴羅斯書,他於1518年返回南頭一帶,通知安德拉德船長回滿剌加救急。他似乎自此留在Tamão島或多次往返滿剌加-屯門間,直到1521年衝突起前死在那裏。

 關於阿爾瓦瑞斯首航中國確切時間,另一位近代葡萄牙歷史權威路易士·凱爾(Louis Keil),在仔細鑽研里斯本檔案處的原件後指出:「是在裴瑞斯特瑞羅航行中國的一年半以前。」柯的紹也認為是在一五一三年首航中國,他引皮萊資(Tomé Pires) 於一五一四年元月七日由麻六甲寄給葡萄牙國王的一封信為證。(見A.Cortesão,The Suma Oriental of Tomé Pires,Hakluyt Soc.,1944。)

 一五一五年隨裴瑞斯特瑞羅來中國貿易的另一位意大利籍葡萄牙航海家安德瑞亞·柯薩里(Andrea Corsali)於一五一五年元月六日寫信給麥地奇公爵(Duke Giuliano de Medici)說:「去年間,我們有幾位葡萄牙人成功地航海至中國,雖然未被允許登岸,但他們以極高價售盡了貨物,獲得很大的利潤。並且他們說,帶香料到中國與帶香料到葡萄牙有相同的重利,因為中國是個寒冷的國家,他們需用大量的香料。由麻六甲到中國,向北航約五百里格。[案:一里格(league)約三海里,或約五公里。](見亨利·裕爾《東域紀程錄叢》)

 當時的葡萄牙史家杜阿爹·巴勃沙(Duarte Barbosa)就曾分析過,由南洋販香料至中國,可淨賺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說:「每一百磅的胡椒在麻六甲值四達卡特,但在中國就可賣到十五達卡特。」

 葡萄牙人想獨占這種貿易,特別是西蒙船長等惡人妄行侵犯大國主權之事,霸占屯門澳海島,挑起戰爭。最後被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打敗。海戰距阿爾瓦雷斯之初來,不到十年。

 葡人最初的貿易地點Tamāo,被他們說得、畫得雲山霧罩、隱隱綽綽、含含糊糊,到現在都很難確定是哪裏。

 最初那次與阿爾瓦雷斯同行的有5艘滿剌加本地船。這些全部是商船。南頭、屯門乃至整個粵閩海岸的貿易火爆可見一斑。

 滿剌加是明朝屬國,所以他們樂意冒充滿剌加船,且「白布纏頭」,裝成滿剌加人的樣子。其時馬六甲一帶已信回教。不過,阿爾瓦雷斯本人,史書公認,未被允許登上大陸,他在島上賣了貨,獲大利而返。

 是誰把阿爾瓦雷斯引來廣東的?這也是個有趣的事兒,我有整理,但話很長,得閒再講。(劉秉仁)

 頂圖:葡人1554年的世界地圖。

責任編輯:程向明 【港深地名故事】佛郎機傳(一)——西人航來廣東古事之阿爾瓦雷斯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