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山海關技術中心鑑定、發現並命名3個蜚蠊新物種

中山海關技術中心鑑定、發現並命名3個蜚蠊新物種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5-03-31 16:51:43 來源:香港商報網

    近日,國際動物分類學專業雜誌ZooKeys刊發論文,報道中山海關技術中心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並命名的3個蜚蠊新物種-白骨螱蠊Nocticola baiguensis、心形螱蠊Nocticola cordiformis、翅突螱蠊Nocticola appendiculata,一舉將中國動物分類鑑定檢索表中蜚蠊目螱蠊屬物種數量從2種增加到5種,不僅在該屬動物的中國分類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進一步豐富了該中心國家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重點實驗室的實物資源庫和數字化標本庫。

mmexport1743410313500.jpg

鑑定發現並命名的3個新物種

    2024年,中山海關技術中心團隊與廣西桂林科研人員、科考興趣愛好者共同對當地溶洞中分布的蜚蠊開展考察,首次觀察到洞穴中蜚蠊與某種螞蟻的共生現象。科研人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綜合採用形態學鑑定和DNA條形碼檢測技術深入開展物種研究,確認此次發現的3個蜚蠊種類在系統發育分析方面與拉丁蠊亞科之間存在緊密的親緣關係,此前國內外均無相關報道,屬新發現的蜚蠊目螱蠊屬的3個不同螱蠊新種。研究論文中,科研團隊分別詳細描述了其分類學鑑定特徵及相關生活習性。由於長期棲息於光線昏暗、食物資源有限的洞穴環境,該物種的複眼數量較之常見蜚蠊明顯減少,體長不超過5毫米,形態特徵與現有已報道蜚蠊物種存在明顯差異,且食物來源主要為病毒高風險宿主-蝙蝠的排泄物和遺體、昆蟲遺體及其他微生物,存在較高攜帶、傳播病原體的風險。

    螱蠊屬物種在蜚蠊分類領域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新物種的發現對研究生物演化、了解生態環境變化、保護瀕危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護人與自然可持續性和諧共存有着重要意義,其與共生蟻類等在系統進化領域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深化。(記者 黃鳳鳴 通訊員 陳健)

    頂圖:科研團隊人員進行形態鑑定

責任編輯:嚴燕紅 中山海關技術中心鑑定、發現並命名3個蜚蠊新物種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