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東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為紀念及慶祝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工聯會今早(30日) 在土瓜灣工人俱樂部舉行東江情繫香港六十載《東江之水越山來》影片觀賞會暨啟動禮,出席人士包括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身兼全國人大常委兼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工聯會會長兼立法會議員吳秋北、工聯會理事長兼立法會議員黃國等人。
工聯會今早舉行東江情繫香港六十載《東江之水越山來》影片觀賞會暨啟動禮。
黃恩諾在會上回顧香港在1963至1964年經歷嚴重旱災,當時需要實施制水措施,1963年5月2日開始,每天供水3小時,1963年5月16日每兩天供水4小時,1963年6月1日每4天供水4小時,直到1964年5月27日取消。他又講述東江水供港歷史,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1963年親自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撥款興建東深供水系統,廣東省政府在1964年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以不足一年時間,完成東深供水工程初期,由1965年3月起輸入東江水,至今已經60年。
黃恩諾回顧香港在1963至1964年發生嚴重旱災的時候。
黃恩諾續說,東深供水工程初期遇上不少挑戰,將由南向北流入東江的石馬河,改造成逆流的輸水運河,令江水倒流83公里,水位需逐級抬高至46米,期間曾遭遇五次颱風侵襲。至於東江水供港發展概況,黃恩諾則說,基於商業發展及人口增加,對食水需求不斷增加,東深供水系統進行「三擴建一改造」,包括1974年至1978年第一期擴建、1981年至1987年第二期擴建、1990年至1994年第三期擴建,以及2000年至2003年改造工程。他又指出,目前供水量上限為8.2億立方米,現時東江水佔全港食水用水量的7至8成。
李慧琼致辭時表示,周恩來總理當年親自批准,促成建造東深供水系統,這項造福千萬香港市民的偉大工程,東江水翻山越嶺,跨越重重困難,成為香港走向穩定和發展動力,不僅是一項基建工程,更加是國家對香港同胞深情厚愛的見證。她續說,歷史一再告訴港人,在任何艱難時刻,祖國始終是港人最堅強、最堅毅的後盾。
李慧琼表示,歷史一再告訴港人,在任何艱難時刻,祖國始終是港人最堅強、最堅毅的後盾。
李慧琼又說,今日潔淨和穩定的食水供應,看起來變得有點理所當然,但港人不應忘記,這份來自祖國的恩情,將歷史一代又一代承傳下去,讓更多年輕人明白愛國並非遙遠的概念,反而是跟生活息息相關,正如東江水供港至今已長達六十年之久,反映國家對香港關懷和支持始終如一,六十年歷史見證國家對香港的厚望。展望未來,李慧琼認為,港人更應該好好把握新時代的機遇,珍惜香港這份來之不易的繁榮安定,共同為國家和香港的未來奮鬥。
吳秋北說,《東江之水越山來》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曲跨越時代的讚歌。
吳秋北表示,東江水供港六十年,累計輸送逾300億立方米清水,支撐香港從工業重鎮躍升為國際都會。這份情誼,遠超經濟數字,它承載著祖國對香港「優先供水」的承諾,蘊含河源民眾遷村讓地、植樹護源的犧牲,更凝結了工聯會「為民請命」的初心。 吳秋北續說,《東江之水越山來》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曲跨越時代的讚歌。歌頌了建設者的無私、工聯會的擔當,更見證了「香港所需,祖國必應」的深情。重溫這段歷史,可提醒大家,香港的繁榮,從來與國家血脈相連;未來的輝煌,更需各位攜手開創!工聯會定必秉承初心 ,「服務市民走在前」,更好維護僱員工友權益,以「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新工運理念,推動社會進步。(記者 葉家亨/攝影 蔡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