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底,上市公司年報進入密集披露期,加之此前出爐的基金四季報,部分知名基金經理調倉動向也隨之曝光。據同花順數據,在公募基金去年末重倉行業中,電子、電力設備、食品飲料的持倉市值居前。從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的調倉動向看,大消費、TMT等是他們重點關注的賽道。
數位明星基金經理的持倉出現了增持大眾消費品的特徵。蕭楠旗下的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增持長城汽車,東鵬飲料與賽輪輪胎新進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在牧原股份的機構持倉中,過蓓蓓管理的匯添富中證主要消費ETF加倉至2416.07萬股,張聖賢管理的富國中證農業主題ETF同樣加倉至650.53萬股。趙栩管理的工銀深證紅利ETF新進403.91萬股。
物業管理公司招商積余獲得了許文星的青睞,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許文星管理的中歐養老產業較前一季度末小幅加倉近60萬股,而中歐睿見、中歐優勢成長則分別減持約182萬股和約50萬股,三隻產品的總持倉超5000萬股。翟相棟管理的招商優勢企業、楊宗昌管理的易方達供給改革去年四季度新進跨境電商公司焦點科技,其中前者成為其第二大流通股東。
醫藥股方面,去年四季度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減持了東阿阿膠、藥明康德、恆瑞醫藥、邁瑞醫療、愛爾眼科、華潤三九、華潤雙鶴等醫藥股,小幅增持了凱萊英。張偉鋒管理的東方紅啟恆三年持有、東方紅睿璽三年持有均減持了華潤三九與國藥一致。傅友興管理的廣發穩健增長增持江中藥業、減持華測檢測,吳興武管理的廣發醫療保健減持江中藥業、科倫藥業、恆瑞醫藥等,惠泰醫療新進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名單,諾泰生物時隔一個季度後重新回歸前十大重倉股。
鍾帥旗下的華夏行業景氣去年末新進西藏藥業,並躋身為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不過,儘管部分醫藥股被明星基金經理減持,但整體依然維持較高倉位。
TMT板塊方面,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興全合宜混合(LOF)去年四季度增持了立訊精密、寧德時代等,新進恆玄科技、藍思科技等個股為產品前十大重倉股;此外,小米集團-W在去年四季度成為謝治宇旗下的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混合、興全合宜混合(LOF)的第一大重倉股,高偉電子等被小幅加倉。寒武紀則成為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創新升級混合第一大重倉股,賽力斯等被他旗下多隻產品減持。
新能源行業「擁躉」國投瑞銀施成旗下多隻產品在去年四季度小幅減持寧德時代,不過該股依然為他旗下產品的第一大重倉股;上能電氣則成為他旗下國投瑞銀產業轉型一年持有混合、國投瑞銀產業趨勢混合、國投瑞銀新能源混合等產品的前十大重倉股,立訊精密則為國投瑞銀產業升級兩年持有混合的前十大重倉股。
此外,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知名基金經理焦巍管理的銀華富裕主題較前一季度末減持粵高速A超460萬股,最新持倉達3000萬股;中郵核心成長則新進粵高速A第十大流通股東。
首批基金2024年年報出爐 看多權益市場
近日,中庚基金、九泰基金、明亞基金等多家公募率先披露了旗下基金的2024年年報。多位基金經理在年報中表示看好權益市場長期表現,建議關注AI、消費等領域的機會。
九泰久益混合A的基金經理劉開運在年報中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這是我們長期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底氣所在」,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仍處於低位,這為權益市場長期上漲提供了明顯的空間,因此他看好權益市場的長期表現。
中庚價值靈動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吳承根認為,基於低估值價值投資策略,權益資產仍具高性價比。而政策擴張期和經濟預期向好有助於提升權益市場預期,亦有利於低估值資產再迎機遇。因此投資者可從兩方面布局:結構層面聚焦右偏分布特徵強的行業,積極承擔風險並配置有超額回報的投資機會;選股上緊扣基本面和定價,圍繞周期、成長、資本供給或創新等維度,挖掘預期回報率可觀的投資標的。
他重點關注的方向有:AI賦能軟硬融合,重構競爭優勢的高性價比公司,主要行業包括醫藥、TMT、機械等;政策牽引內需擴大,偏好競爭優勢突出的高性價比公司,主要行業包括航空客運、服飾、家居、農林牧漁、食品加工等。
中泰星銳景氣成長混合基金經理高蘭君指出,展望2025年,隨着美聯儲降息,國內更為寬鬆的貨幣環境,地產政策逐步起效,三大工程有序推進,明年對經濟和市場的有利因素更多。經濟和市場信心的復蘇需要時間,但方向明確。成長類公司除了科技外,均經歷了長時間的調整,也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在板塊配置上,高蘭君持續看好蘋果創新周期,以及AI投資的持續機會。港股互聯網優質公司經歷了前幾年的政策調整,龍頭公司穩固提升市佔率,行業格局愈發清晰,鑄造了強大穩固的壁壘,總體來看互聯網公司處於比較好的投資階段。消費領域預計明年同比有較好增長,2025年促內需是經濟修復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高蘭君建議還可關注AI國內龍頭帶來的產業機會,AI領域仍為全球最景氣的方向,從AI基建到AI應用,從美國龍頭到中國龍頭,今年以來,國內大廠展示出更強勁的投資硬件周期,AI應用落地場景逐步顯現。「AI端側硬件的布局以及AI應用的空間是之後一段時間的核心關注方向。」
(深圳商報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