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體驗非遺魚燈手作,晚上參與非遺魚燈表演。作為傳承八百年的非遺民俗,瞻淇魚燈2025年春節火爆出圈。在皖南歙縣,當地通過「非遺+夜遊」模式,打造出「觀燈—手作—傳承」的沉浸式文化體驗鏈,獨具特色的非遺體驗項目受到眾多遊客青睞,真正讓非遺技藝 「可看、可玩、可帶走」。
親手紮一盞魚燈,學着給魚燈上色……這個春天,中國傳統村落瞻淇老街一家家非遺魚燈體驗館開門迎客。遊客可親手參與紮制魚骨、裱紙繪鱗等魚燈製作全流程,沉浸式體驗非遺技藝,用指尖觸碰八百年傳承的溫度。
來自蕪湖的遊客祁欣樂告訴記者,自己親手畫了魚燈上的圖案,跟着隊伍一起遊行,體驗感十足,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
夜幕降臨,瞻淇魚燈在鏗鏘鼓點中靈動游弋,演繹「魚躍龍門」「鯉魚擺尾」等傳統招式。舞到興起時,遊客們也被邀請加入巡遊隊伍。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遊客現場體驗執杆馭魚的非遺民俗表演技巧,大家合力托舉魚燈穿街過巷,躍動的光影與歡笑聲交織成流動的民俗畫卷。
瞻淇魚燈這項承載八百年的非遺技藝,正通過「可看、可玩、可帶走」的創新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引擎。如今,瞻淇村每逢周末夜晚,人頭攢動,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這裏看表演、做魚燈。瞻淇魚燈正以一種新姿態「游」向更廣闊的天地。(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余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