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安徽南陵,柔風拂面,20多萬畝紫雲英迎來一年中最可口而又養眼的時段。農戶們頭戴草帽,手持工具,手法嫻熟地採摘着紫雲英頂部嫩梢,歡聲笑語在田間地頭迴蕩。一捧捧鮮嫩欲滴的紫雲英被輕輕放入籃中,它們承載着豐收的碩果,又更寄託着南陵縣鄉村振興的無限希望與堅實底氣。
近年來,南陵縣緊跟時代步伐,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依託自身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大力推動紫雲英「一標一品一產業」的發展模式。通過做深產業、做強品牌、做大實力,南陵縣成功奏響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政策引領 規模擴張顯成效
作為安徽省紫雲英種植的重鎮,南陵縣將發展「紫雲英+」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動紫雲英產業的融合發展,繪就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藉助南陵紫雲英「弋江籽」和「南陵大米」兩大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金字招牌,南陵縣加快發展「紫雲英+蜂蜜」「紫雲英+蔬菜」「紫雲英+藥物」等深加工產品,充分發揮紫雲英產業在經濟、生態、社會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同時,當地政府積極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通過土地流轉、財政補貼、技術支持等手段,鼓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和種糧大戶大力推廣「一稻一紅花」和「綠肥-水稻」等高效種植模式。
截至目前,在弋江、許鎮、籍山、工山等鄉鎮,南陵縣已成功建成20多萬畝紫雲英示範基地,形成了「帶狀種植成景觀,塊狀種植是示範」的紫雲英種植新格局,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種業振興 創新引領未來路
種業是農業的「晶片」,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為了打好種業翻身仗,南陵縣高度重視種業發展,大力培育蕪湖青弋江種業、南陵紅寶種業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助力企業上市,推動種業全產業鏈發展。
在紫雲英種業方面,南陵縣已自主選育出「弋江籽」「皖紫早花」「紅寶大葉」等10多個新品種。其中,「弋江籽」品牌榮獲「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和「安徽省名牌農產品」稱號,成為南陵縣的一張亮麗名片。
南陵縣種植業服務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每年培育的紫雲英種子約達5500噸,這些優質的種子不僅暢銷南方稻區各省市,還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佔全國紫雲英種子銷量的30%左右。
據了解,南陵縣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投資2500萬元建設長三角紫雲英研究院,此舉旨在進一步推動紫雲英育種和全產業鏈技術創新。目前,長三角紫雲英研究院已投入運營,為南陵縣的紫雲英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紫雲英品牌「弋江籽」是南陵縣一張亮麗名片。
特色打造 品質提升譜新篇
在推進紫雲英產業發展模式上,南陵縣委縣政府圍繞紫雲英主產區,積極謀劃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城鎮承載能力。重點圍繞紫雲英全產業鏈發展,精心編制紫雲英產業發展規劃和紫雲英小鎮建設規劃,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多方參與、互利共贏」為原則,努力打造特色小鎮總體空間布局。
2021年,南陵縣成功舉辦紫雲英首屆嘉年華系列活動。結合國家級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強鎮和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南陵縣已建成紫雲英人才會客廳、紫雲英科技館、紫雲英數碼化核心示範基地、紫雲英種子矽谷等一系列項目,為紫雲英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產業融合 內涵增強展宏圖
南陵縣充分挖掘紫雲英的肥源、食源、蜜源、景源等「四源」價值,以建設紫雲英小鎮為載體平台,推動紫雲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實施「紫雲英+」輪作模式,開發出南陵大米、紫雲英籽、芽苗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並積極探索研製紫雲英藥用產品、化妝品原料開發等新產品,不斷延伸紫雲英產業鏈,着力實現多層次增值。
此外,南陵縣還依託自身豐富的生態資源和人文自然景觀,開展紫雲英嘉年華、紫雲英產業融合發展研討會等藝術文化活動。他們開發鄉村旅遊路線,點綴休閒旅遊設施,沿線發展民宿等服務產業,整體塑造紫雲英旅遊品牌。
如今,南陵縣已形成了「一軸驅動、一核統領、一帶示範、多點聯動」的空間發展格局,做實產業強鎮和創新地標保護工程,推動紫雲英特色小鎮項目落地見效。
再過一周,南陵縣的紫雲英將進入盛放階段。屆時,這片絢爛的花海將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賞花遊玩。紫雲英不僅讓南陵鄉村的「顏值」變成了「價值」,更通過三產融合發展提升水稻種植品質,帶動農旅融合等新業態新產業的發展。
未來,南陵縣將繼續聚焦「紫雲英+」和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全草利用、全時種植、全色美化、全種研發、全民參與。他們將積極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系統開發紫雲英產業資源,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記者 柏永 中共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頂圖: 南陵紫雲英花開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