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商時評】醫療收費改革須反覆檢討

【港商時評】醫療收費改革須反覆檢討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5-03-26 08:28:4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有鑒人口老化,以及醫學進步、成本上漲,政府醫療開支與日俱增,恐將拖垮醫療服務以至公共財政。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昨出籠,便旨在強化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在政府承擔不減、維持高度資助,以及擴展共付機制、增保障減浪費等原則下,去加固全民安全網。醫衛局局長盧寵茂強調,今次乃是改革,非跟通脹調整收費,檢討亦為必須,甚至可說姍姍來遲。改革只有進行時,尤其香港醫療久未改革;新方案最快明年實施,除了每兩年檢討一次,當局還須因應各界反饋和實際運作,反覆評估不斷優化,改革之路才可走穩走實。

 不必諱言,香港公營醫療存在嚴重資源錯配,病灶久積,若非動大手術,恐怕難以根治。譬如急症室,便存濫用或誤用之窘;日後收費有增有減,不再劃一徵收180元,而是危殆、危急病人免費,其餘則加至400元,便料可令急症安全網更穩。另外如造影等病理檢驗及取藥,亦存不必要或不合理的浪費,因而新方案提出要加費及減量;但要留意,一來新費用已充分考慮市民負擔能力,包括對照了私營市場收費。二來即使輕症亦要共付,當局亦會優化費用減免機制,合資格受惠人數將從現時約30萬大增至140萬。三來即使能者更須共付,新措之下會增訂每年收費上限1萬元,保障重症病人不會因病致貧,其中雖不包括自費藥械,但相關危疾安全網亦會放寬,讓更多中等收入病人也可獲資助購買,創新藥械的引入也將加快。事實上,目前香港公營醫療服務收費的資助率高達97.6%,遠遠優於其他許多地方;改革目標雖訂出五年後降至90%,不過全數仍將投放回公營醫療裏,換言之,此乃資源重整,而非資源緊縮,事實上在新財案各部門削支下,醫療預算依然連年有增無減。

 價格調整有助理順供求,確保資源的更好利用,但單靠一招並不足夠,要整體改革香港醫療必須多管齊下;況且香港醫療久未改革,各界或難適應新變化,故相關宣傳公關亦要做好,尤其避免衍生有病不求醫問題。急症室為何出現濫用或誤用?過往收費過低或是一個因素,不過也可能源於坊間夜診服務不多,甚而日間門診也往往很快滿籌,其他途徑求之無門才不得不求諸急症。要對症下藥,歸根究底尚須循供應入手,局方已透露快將公布家庭醫學門診改革詳情,有關進程誠宜快馬加鞭,另外慢病共治計劃的落實普及亦然,應盡早形成基層醫療家庭醫生新生態。

 新方案的急症二級制收費,也恐引致理解錯誤,誤以為唯獨免費的危殆危急病人(第一、二類)才適宜往急症室,否則就要「寓禁於徵」被加徵費用雲雲。當局縱已澄清有需要時仍可求診,但如採三級制,即30分鐘內宜作處理的緊急病人(第三類)沿用過往收費,信息的包裝傳播風險料可大減,尤其普羅大眾未必清楚危殆危急定義。其實要打擊濫用,特別是局方多番強調來「拿病假紙」的,或可在行政層面聲明凡非緊急者(第五類)急症室不提供該服務來解決。

 人口老化是個計時炸彈,醫療服務必須改革適應;當局迎難而上直視問題,值得肯定。改革並不容易,但不代表不應改革;而亦正因改革不容易,更須密切審視後續情況,有需要時就檢討調整,從而確保改革貫徹到位。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責任編輯:程向明 【港商時評】醫療收費改革須反覆檢討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