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
人工智能(AI)已成為現今世界的熱點話題,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隨着創新技術不斷湧現,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從醫療、金融到教育和物流等各個行業。然而,在這種樂觀情緒和興奮中,一個關鍵問題卻不應該被忽視,這問題就是人工智能幻覺(AI Hallucination)。
人工智能幻覺是指人工智能系統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生成虛假或誤導性內容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AI在「胡編亂造」,說出一些看起來像是真的、但其實是錯誤或虛構的資訊。例如,一個聊天機器人在回答問題時,信誓旦旦地提供了一些資料或數據,結果後來發現根本不存在。又或者,AI在生成文本或圖像時,創造出完全虛構的人物或事件,讓人誤以為是真的。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大型語言模型(LLM)或圖像識別系統中,尤其是當模型遇到模棱兩可或不完整的數據時,為了給出「有條理」的答案,它會憑空「腦補」出內容。人工智能幻覺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表現得非常有自信和真實感,讓人不容易察覺到錯誤。這在商業應用中尤其危險,因為錯誤資訊可能導致決策失誤或誤導用戶。
然而弔詭的是,這種技術缺陷在某些領域竟顯現出獨特價值。有廣告商已將人工智能幻覺應用於行銷創意生成,透過機器「非理性聯想」產出超越人類想像的文案;也有遊戲商利用此特性,為開放世界遊戲自動生成獨特劇情分支。研究指出,AI幻覺激發的突破性思考模式,在2025年可能創造27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
事實企業的終極考驗不在消除幻覺,而在駕馭這種「創造性錯誤」。未來的贏家或許是那些能將「創造性錯誤」轉化為競爭優勢,同時構建「數位免疫系統」的組織。正如火焰既推動文明亦需小心駕馭,AI幻覺的雙面性終究考驗着人類在創新與錯誤間的平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