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正式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範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在香港教育界及社會各界引發廣泛關注。該計劃旨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動高校學生就業能力建設,通過一系列切實舉措為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保駕護航。
「雙千」計劃目標明確,以促進就業為目標,立足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市場供需的適配,幫助學生彌補知識和技能短板,助力畢業生在離校前顯著提升就業能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此次「雙千」計劃緊密圍繞多個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展開,涵蓋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低空經濟以及民生服務保障等領域。專業課程將深度對接市場需求,主要為本科、高職(專科)中高年級學生在這些熱門且前景廣闊的領域提供精準的學習和提升機會。
「微專業」的設置極具針對性,分為急需緊缺型、應用技能型、交叉複合型三類。高校將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開設多種類型的「微專業」,優先開設的急需緊缺型和應用技能型「微專業」,憑藉「小學分、高聚焦、精課程、跨學科、靈活性」等突出優勢,支持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自主選擇學習3-10門專業課程群,輕鬆完成學習任務,靈活適應不同的學習節奏和需求。
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同樣精心分類,包含基本素質提升類、專業技能訓練類、人工智能應用類、實習實踐類。為了讓2025屆畢業生能夠盡早受益,高校將積極發動他們參與並獲得相應的學習成果證明,助力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展現更強的競爭力,早日確定職業發展方向。
高校作為實施「雙千」計劃的主體責任單位,肩負着重要使命。據介紹,高校需要建立更為靈活的學習制度,探索科學合理的學習成果證明採集查詢機制,廣泛整合各類優質培訓資源,精心開發系列課程。為推動該計劃的順利實施,國家將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分別開設專區。預計年內分批發布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同時還將着力建設一批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訓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雙千」計劃注重多方協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等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自主開發培訓資源。同時,大力支持高校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用人單位深度合作,強化校企對接,緊密結合當下就業市場的實際用人需求,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參與到相關的培訓和實習實踐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適配度。
有香港教育界人士表示,內地高校在就業能力提升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創新舉措,為香港提供了有益借鑑。同時,也期待未來內地與香港高校能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為促進兩地青年的高質量就業貢獻力量。(記者 林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