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經濟瞭望】中國地方經濟差距的主要表現

【經濟瞭望】中國地方經濟差距的主要表現

責任編輯:靜文 2025-02-25 20:54:5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顏安生

 必須承認,儘管中國各地方的經濟面貌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但地方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不僅不同省區市之間的經濟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一個省內的經濟發展也很不平衡。例如,廣東省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較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有明顯落差。然而,中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與20多年前相比有着本質區別。如果說20多年前中國地方經濟的差距是一種低水平的落差,那麼,今天中國地方經濟的差距則表現為一種高水平的相對不平衡。其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東西部產業結構和層次有差距

 第一,地方產業結構和產業層次的差距。從產業結構方面來看,總的來說,東部各省區市的產業結構較為優化,服務業佔比較高,已逐步進入後工業化階段;中部各省區的產業結構則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階段,工業仍佔據重要地位,服務業發展速度雖然越來越快,但佔比相對東部地區仍然較低;西部各省區的產業結構普遍相對滯後,傳統產業如能源、礦產開發等佔比較大,服務業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

 從產業層次方面來看,東部多數省區都聚集了大量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創新能力強,產業附加值高。而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在高端產業的布局和發展規模上相對較小,創新資源相對匱乏。

 第二,地方政府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差距。地方政府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是當地重要的營商環境因素,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這首先表現在政府的服務意識方面。普遍來說,東部各省區政府的服務意識比較主動積極,服務理念比較先進,服務能力也比較強,重視以用戶為中心,主動精準提供服務,注重從企業和群眾需求出發創新服務方式。而部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一些地方政府,傳統管理思維仍有一定影響,服務意識轉變相對滯後,有時存在被動服務情況,對企業和群眾需求回應不夠及時主動;還有部分內陸地區存在審批流程繁瑣、環節多,部門之間資訊共用不暢,導致辦事效率較低,一件事可能需要跑多個部門、多次提交材料的情況。

 東西部人才規模及素質有分別

 第三,人才規模和人才素質的差距。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擁有一定知識技能的人才則是科學技術的創新主體。因此,人才的規模數量和品質水平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中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才規模和品質之間存在着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譬如東部沿海經濟帶(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集中了全國約6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擁有超過70%的「雙一流」高校。這些地區每萬人R&D人員數量是西部地區的3至4倍。

 目前,中國的東部發達地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優勢,並且對中西部各類人才形成了強大的虹吸力。而中西部各省區普遍人才匱乏、人才結構單一、人才素質不高,且人才外流嚴重,加之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也相對吃力,因此給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此外,人才數量不足、人才素質不高還導致許多中西部地區的企業創新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許多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企業創新投入相對不足,研發能力有限,產品和技術的創新速度較慢,市場競爭力較弱。企業即便出現創新成果,但轉化的效率較低,難以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此外,西部地區企業由於人才和資源的限制,在創新合作和開放方面相對滯後,與外部創新資源的對接不夠充分,創新的國際化水平較低。

責任編輯:靜文 【經濟瞭望】中國地方經濟差距的主要表現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