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清晨,2025深港馬拉松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馬拉松)測試賽(下文簡稱深港馬拉松)在深圳灣體育中心鳴槍起跑。比賽女子組於7點出發,男子組於7點30出發。本次比賽的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馬拉松選手。參賽選手們表示,這次在深港兩地之間進行的馬拉松賽,給他們帶來了十分特別且具有挑戰性的參賽體驗。
路線精心設計 零接觸通關
據悉,本次深港馬拉松賽是十五運會田徑(馬拉松)項目的重要測試賽,同時作為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越兩地的馬拉松的測試賽,得到了十五運組委會、國家體育總局和粵港兩地的高度重視,在競賽組織方式上實現了重大創新,深港兩地通過分段保障模式,實現兩地跨區域賽事協同保障,首次實行兩地裁判員分段負責機制和安保醫療接續保障機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粵港共同辦賽。
在比賽前,香港選手魏賡向本報記者介紹了他對此次比賽的安排。魏賡表示,比賽的前半段基本在橋上,後半段則在深圳灣,希望能夠在後半段發力奪取更好的成績,為全運會的比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來自湖北黃岡的朱胤熹剛剛年滿20,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全馬比賽。「我聽說前30公里好像不太好跑,所以我這次來的目標就是為之後無錫的全馬積累經驗。」他說,「聽說這次比賽跨了深港兩地,在比賽過程中的通關讓我感到很新穎。」
2025深港馬拉松線路經過精心設計,以深圳灣大橋為紐帶,跨越深圳、香港兩地。賽道首次利用深圳灣大橋作為賽道,跨越深圳灣,串聯起深圳國家高新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圳城市核心區、香港自然生態區,形成「一灣五區」的獨特路跑場景。選手們在比賽過程中,不僅能全力挑戰自我,還能領略到深圳福田紅樹林保護區、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等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大灣區獨特的城市魅力和生態之美。口岸通關方面,賽事通過創新「人臉識別+手環定位+計時計分」三重核驗防控機制,實現人、車、物通關「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在指揮和執裁方面,賽事指揮平台實現全程實時可視化監控,為賽事高效運行、決策優化和人員安全提供保障。
深圳灣大橋帶來全新挑戰
在女子組比賽開始2小時44分44秒後,排名第一的女子組運動員出現在終點,她是來自廣東的選手陳麗琴。她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次比賽自己將它當作一個訓練課,在橋上的路段風力較大,確實給自己帶來了比較大的挑戰,看來自己需要做一些針對颳風時進行長跑的訓練。當然,這次比賽也給自己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在橋上時看了一眼海面,很美。
男子組的冠軍是來自雲南的趙朝傳,他的成績是2小時17分17秒。他表示,這次比賽體驗很好,因為去年自己也參加過深圳馬拉松,比賽的後半程賽道很熟悉。「這是第一場跨境馬拉松,我感到十分榮幸。我們的信息都是提前錄好的,因此在通關的時候都是無接觸通關,非常快。參加這樣的比賽讓我們感覺很好,大家都是中國人,用我們雲南話來說就是像石榴一樣裹在一起的。」未來,趙朝傳也會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來應對比賽中的海風。
香港選手司徒兆殷在此次比賽中獲得了女子組第三名。她表示,自己第一次嘗試這條路,感受十分獨特。首先是很少有這樣人數較少,並且都是女生一起跑步的經歷。此前的渣馬或者其他比賽都是男女一起跑,中間會有一些男生配速。在深圳灣大橋上,大風確實給運動員們打來了一些挑戰,排在前列的三位女選手都必須一起才能更順利地通過。在通關時,大家的信息都被提前錄到了手環上,所以過關也很快,有很多工作人員支持,為選手加油打氣,這也成為了比賽獨特的體驗。
在賽後,記者再次遇到了香港選手周賡,他表示,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此次比賽的感受。第一個就是「特別」,因為這是他首次在深港兩地無感通關,並且是在比賽中;第二個就是「難忘」,這次測試賽的參賽者並不多,這樣的情況下在風中的奔跑,讓自己積累了很多難忘的經驗;第三就是「幸運」,自己能夠成為本次深港馬拉松比賽的香港代表之一,感到十分榮幸。
目前,本次比賽的前三名已新鮮出爐:男子組方面,來自雲南的趙朝傳以2小時17分17秒的成績率先衝線,同樣來自雲南的陶輝以2小時23分20秒獲得第二名,來自寧夏的選手任磊以2小時24分49秒獲得第三名。女子組方面,來自廣東陳麗琴以2小時44分44秒的成績奪冠,來自貴州的金林築以2小時45分15秒獲得第二名,來自香港的司徒兆殷則以2小時47分20秒獲得第三名。(文:伍敬斌 圖:趙師越、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