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亢 中國銀行(香港)可持續發展策略總監、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
國家財政部最近發布了首份綠色主權債券框架 (以下簡稱《框架》),為中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發行綠色主權債券提供基石文件。這亦標誌着中國將綠色金融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推進,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決心和成果,並對促進離岸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起到宣傳和引領作用。
綠色主權債務框架的背景和內容
全球綠色主權債務市場蓄勢待發。根據彭博數據統計,2018-2024年間,全球總共發行155支綠色主權債券。其中,2024年共16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綠色主權債券,合計發行規模709.2億美元等值,但與傳統債券相比,主權綠債市場的規模還是相對較小。隨着各國綠色發展意識不斷提高,對綠色項目資金需求日增,我們預期未來綠色主權發行量將有望在更長的時間內呈總體上升趨勢,成為綠色金融的新興細分市場。
《框架》下資金投向支持建設美麗中國。按《框架》所述,發行的綠色主權債券所得的資金將全部用於中國合格綠色支出,包括直接項目投資、項目運營支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退稅等。同時,對籌集所得綠色資金用途亦有嚴格規定,並可和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中的相應綠色活動項目相對應。具體來說,即會投向清潔交通、可持續水資源與廢水管理、生物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環境可持續管理及修復、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從而吸引全球資金支持中國整體綠色轉型,助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框架》的制定同時參照了中國及國際標準。《框架》的設計和要求參照了中國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發布的《中國綠色債券原則(2022年版)》及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發布的《綠色債券原則(2021年版)》。在滿足國際市場上常用的綠色債券準則的同時,也能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相關項目對應。故此,透過《框架》發行的綠色主權債券將可同時滿足國際以及中國標準,可有力地吸引海外資金和投資者。
《框架》推出的意義
一是在國際上樹立可持續發展範例。隨着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認知逐漸加深,各國政府不斷強化綠色發展意識,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市場以支持相關領域投資與建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考慮到政府在推動本國綠色發展上的決定性角色,發行綠色主權債券是各國政府踐行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可向市場發出積極的訊息。是次《框架》呼應中央「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此外,《框架》亦向國際投資者傳達明確訊號,即中國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視和決心。未來以此《框架》為基礎發行中國綠色主權債券將持續向世界表明中國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正在做出不懈努力。
二是促進中國綠色債券市場開放。中國以此《框架》發行境外綠色主權債券,由於可同時滿足國際及中國標準,將可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引起廣泛關注。這一方面將加強中國綠色債券設計、技術標準及規則制定方面的國際交流,推動國際對中國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認可,促進形成國際共識。另一方面,境外綠色主權債券發行也將對其他中資企業起到示範作用,引導其未來更多地方採用中國與國際標準共同認可的綠色標準進行海外債發行,最終推動中國與國際標準統一。
三是進一步吸引境外資金投資中國內地。發行境外主權綠色債券預計將會吸引專門從事綠色債券投資的國際投資者及機構參與認購,這將可令中國境外主權債的投資者基礎進一步擴展,提升中國主權債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四是為中資企業於境外發行綠色債券提供更豐富的定價標準。現時,中資企業在境外的綠色債券定價主要是參照其自身一般債券的二級市場價格進行縱向對比,但此做法實際上難以在價格上反映出發行綠色債券的優勢。未來,當國家財政部基於《框架》在境外發行中國綠色主權債券,將可為其他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提供更為直接的定價基準,有助於完善中資企業綠色債券的定價曲線,從而引導中資企業對綠色金融更為關注,加大推進綠色發展的目標的力度。
總括而言,《框架》的推出,將開啟中國綠色主權債券走進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的新一頁,也為全球的投資者打開投資中國綠色轉型的大門。《框架》的推出也向全世界傳達出中國堅定落實綠色低碳轉型的決心,以及具體的行動方向,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示範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