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嶺大)宣布由昨日起(2月20日)已為全校師生免費提供DeepSeek-R1模型,教職員及同學在大學的 ChatGPT 門戶網站上可便捷地選用GPT-3.5、GPT-4o、GPT-4 Turbo或DeepSeek R1,助力提升教與學、進行研究,並加強工作效率。
嶺大資訊科技總監表示,DeepSeek-R1作為一個推理模型,其主要優勢在於能展示其思考過程,讓師生更容易和準確地調整提示,從而獲得比其他沒有展示思考過程的 AI 模型更理想的回應。DeepSeek 在技術、數學及編碼方面均表現優異,提供精確且步驟清晰的建議方案,適合用於研究和課業。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秦泗釗教授日前(2月18)於香港大學與香港工程院合辦的一個科技講座系列(TechTalk Series)發表演說,題為「從 ChatGPT 到 DeepSeek 的突破與高等教育的變革」(Breakthroughs from ChatGPT to DeepSeek and Higher Education Revolution),講解人工智能(AI)近年的迅速發展及其廣大影響。
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以「從 ChatGPT 到 DeepSeek 的突破與高等教育的變革」為題發表演講。
秦教授指出,近年學術界和科技界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研究都大有進展,其中一項重要成果是生成式預訓練變換器(GPT)。而近期內地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巧妙整合多項技術,進一步提高了AI的效率。它的低成本及開源模式尤其備受矚目,打破了過去西方對AI的壟斷,對環球的技術創新和人工智能產業影響深遠。
秦教授表示:「DeepSeek問世後,人們的焦點轉移至資源優化及減省研發成本。開源模式更促成AI應用的普及化,成功打破AI巿場的壟斷。」他表示,人類已正式進入後人工智能時代,必須學會與AI共存和協作,並形容AI將如Excel試算表一樣簡單易用。此外,各類AI技術,包括聊天機器人和內容生成工具,正更頻繁地應用於提升學習體驗,並節省了製作內容的時間,同時激發了創造力。
秦教授強調,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更需要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以嶺大為例,大學早於2023年8月已讓全校師生及職員免費使用ChatGPT,隨後更升級至GPT-4o和GPT-4 Turbo。嶺大亦將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到不同課程中,讓同學日後能在職場熟練應用AI技能,同時能避免被AI取代並正確使用AI。
秦教授表示:「現時AI在創意方面仍有局限,但可視為輔助工具。假如禁止學生使用AI,他們便無法學會正確而有效地運用AI,而教師的角色便是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辨是非對錯。」
講座的氣氛熱烈,與會者踴躍提問。有人問到AI潛在的「黑暗面」,也有人質疑人們過度依賴AI會否變笨。秦教授認為,當我們以正確的態度使用新技術,便可減少它的負面影響,並逐漸建立能適應數碼時代的「免疫系統」。
亦有觀眾問到人類會否被AI取代。秦教授剖析,重複程度高的工種或會被取代,但各門專業仍然需要專家。例如,50年前只有專家才能使用專業相機拍照,如今科技進步,則人人都能使用手機拍攝。儘管如此,社會仍然需要專業攝影師。此外,預測天氣的AI模型亦日趨常見,透過善用AI的資訊收集和整合能力,能提供精準的天氣預告,有助大眾未雨綢繆,並更能應對環境及氣候變化。這正是人類與AI共存和協作的實例。(記者 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