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黃山市屯溪區將地方性非遺課程引入學校,巧妙利用課餘時間,為學生們植入傳統文化基因,通過將徽劇、徽州版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還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裡的「活態」傳承。
將徽劇融入日常課程
在黃山市屯溪荷花池小學的課堂上,四年級一班的學生們正全神貫注地跟隨徽劇非遺傳承人汪亦平學習徽劇經典劇目《萬花獻瑞》。汪亦平老師一邊精準示範動作,一邊深入淺出地講解徽劇的歷史淵源和藝術特色。孩子們認真模仿着每一個動作,眼神中滿是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徽劇是我們當地獨特的戲種,能有機會學習,我特別開心。我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讓更多人欣賞到徽劇的魅力。」荷花池小學學生潘希芮興奮地說。她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徽劇的熱愛以及傳承傳統文化的堅定責任感。
荷花池小學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劇傳習基地,多年來,學校黨支部始終致力於徽劇的推廣與傳承。學校將徽劇融入日常課程,每周邀請省級非遺徽劇傳承人授課。荷花池小學黨支部副書記程志英表示:「學校在重視學科教育的同時,更希望通過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與綜合素質。下一步,我們將開發徽劇校本課程,依託徽劇傳習,實現徽文化育人的目標。」
徽州版畫煥發出新活力
除徽劇外,徽州版畫在屯溪區的校園裡也煥發出新活力。在屯溪東城實驗小學,孩子們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認真學習徽州版畫的製作技藝。版畫作為徽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
東城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的蘇紫淼分享道:「我特別喜歡非遺版畫班。製作時,先用鉛筆在木板上作畫,再用三角刀雕刻,接着用油墨印刷,最後印到紙上。整個過程循序漸進,通過學習非遺版畫,我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感覺特別棒。」
東城實驗小學校長王賓介紹,學校依據「雙減」政策要求,推行課後服務「1+X」模式。「1」是學科輔導服務,涵蓋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為有需求的學生答疑解惑等;「X」是非學科類素質拓展服務,包括開設版畫、書法、閱讀、足球等課程,全方位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與培育。「我們希望這些課程能讓孩子們在課餘時間放鬆身心,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實現全面發展。」王賓說。
區屬各校在課後服務社團活動中安排了徽州剪紙、徽州版畫、徽菜、徽劇等非遺課程,邀請傳承人進課堂。如現代實驗學校教孩子們製作徽筆,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體驗徽筆的製作,在墨香中了解到關於徽筆的知識,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到在「雙減」之下的課程帶來的快樂與收穫。大位小學依託「程大位珠算法」傳承單位的優勢,在低年級開展非遺項目的傳承學習。
在學習中傳承傳統文化
近年來,屯溪區各學校大力推進「五育並舉」,區屬各校在課後服務社團活動中安排了徽州剪紙、徽州版畫、徽菜、徽劇等非遺課程,邀請傳承人進課堂,如現代實驗學校教孩子們製作徽筆,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體驗徽筆的製作,在墨香中了解到關於徽筆的知識,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到在「雙減」之下的課程帶來的快樂與收穫。大位小學依託「程大位珠算法」傳承單位的優勢,在低年級開展非遺項目的傳承學習。將傳統非遺文化引入校園,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傳承傳統文化,充實課餘生活。這一舉措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領略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黃山市非遺版畫傳承人薛寅表示:「非遺文化對孩子們益處多多,既能讓他們了解徽州傳統文化,又能通過參與版畫製作,深入了解徽派版畫的製作過程和徽州文化內涵。」
柏樹小學教導處副主任金晶稱:「柏樹小學引入傳統文化課程已有一年,這是我們學子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未來,我們將努力引入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記者 吳敏 通訊員 任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