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引進全球首款雙重機制骨質疏鬆藥物羅莫索珠單抗,骨科醫學中心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堯平為一位78歲的患者首次使用新藥治療。
截至2024年12月,港大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共引進29種藥品,18種器械,累計服務患者超5000多人次。
重塑骨骼健康 國際創新藥物帶來福音
根據衛健委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流調結果發現,65歲以上女性中,幾乎一半的人都患有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雖然「靜悄悄」,但也有跡可循。據《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 ( 2017)》,骨質疏鬆主要表現是腰背疼痛、駝背、身高變矮、脆性骨折。患者一旦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再次骨折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目前內地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減少骨吸收,另一類是增加骨形成。單獨使用時,在增加骨密度及降低骨折風險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近日,港大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成功引進國際創新藥物羅莫索珠單抗(曾用名:羅莫佐單抗),給嚴重骨質疏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為大灣區骨質疏鬆患者帶來了福音。
吳堯平主任介紹,羅莫索珠單抗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通過抑制硬骨抑素髮揮雙重作用的骨質疏鬆症藥,即在促進骨形成的同時抑制骨吸收,快速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
羅莫索珠單抗已經於2020年在我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獲批上市使用,作用較強且起效迅速、使用便捷,國內和國外多個指南均推薦羅莫索珠單抗作為極高骨折風險患者一線治療的藥物。
78歲阿姨重度骨質疏鬆 術後成功注射新藥獲益
深圳首位使用羅莫索珠單抗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是78歲的李阿姨(化名),2024年12月27日,李阿姨在家中上廁所時,突感眩暈後不慎摔倒,隨即感到右上臂疼痛且活動受限。受傷後第二天,李阿姨到附近醫院就診,檢查提示右肱骨外科頸骨折,李阿姨和家人深感擔憂。
李阿姨的兒子經過多方打聽,知道港大深圳醫院關節外科主任吳堯平在關節手術方面有經驗豐富,曾成功完成多個複雜高難度手術。於是,2024年12月31日,李阿姨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港大深圳醫院關節外科吳堯平主任團隊求診。
經完善檢查顯示,李阿姨確診右肱骨外科頸骨折,必須手術治療復位,但是李阿姨還有重度骨質疏鬆,加大了手術難度。為確保手術成功進行,吳堯平主任團隊仔細設計了手術方案,2025年1月2日,為李阿姨進行右肱骨復位內固定手術,術後復查骨折復位固定情況良好,李阿姨疼痛得到明顯緩解。但是手術中所見嚴重骨質疏鬆狀態不僅增加了手術難度,也給術後的骨癒合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經驗知識告訴醫生,如不進行骨代謝的醫療干預,骨不連或延遲癒合將會是康復隱患。
幸運的是,正值港大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引進的國際創新藥物羅莫索珠單抗在醫院新鮮「露面」,李阿姨成為深圳首位獲益的患者。2025年1月20日,李阿姨在港大深圳醫院首次注射羅莫索珠單抗進行抗骨質疏鬆治療,進入逐步恢復期。
羅莫索珠單抗需每月進行一次注射,2025年2月19日,李阿姨前往港大深圳醫院複診並接受第二次羅莫索珠單抗注射,她說:「目前感覺恢復狀況挺好的,吳教授是特別負責的醫生,手術很成功,還教會我做康復動作,真的太感謝他了。」
港大深圳醫院是全國首家「港澳藥械通」試點醫院,自2021年4月引進首批藥械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截至2024年12月,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共引進29種藥品,18種器械,累計服務患者超5000多人次,這些患者來自北京、山東、陝西、江蘇等全國各地,有的輾轉全國各地,求醫無數,終於在「港澳藥械通」政策福利下,帶來了治療的新希望。目前,醫院「港澳藥械通」試點經驗已推廣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個地市45家指定醫療機構,將有更多患者受益。(記者 林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