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體現出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關懷和重視,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廣州市政協委員、在佳都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劉佳提出建議,應發揮民營企業創新優勢,加強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建設。
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有等完善
科技創新是推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城市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春節期間DeepSeek的爆火,大大提振了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信心。劉佳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地的廣州,為什麼沒有培育像Deepseek這樣有世界影響力AI新星企業?
劉佳稱,廣州並不缺乏的創業創新土壤,早在90年代就走出了網易、佳都這樣的中國第一代科技企業,但卻在近年來在以AI為代表的科技產業競爭中,與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已經處於追趕的位置。在他看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還有待完善,具體表現為:民營經濟發展動能不足,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科技龍頭企業;廣州對人工智能企業的創新要素支持不足,成果落地和應用場景開放不夠。此外,廣州科創企業的融資環境不佳,缺少「耐心資本」支持。
為助力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突破,劉佳建議:應培育創新精神,促進思想解放和制度突破,鼓勵行業創新應用的研發、應用和推廣;提升民營企業的獲得感,為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打造公平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依託產業龍頭,加大投資力度,探索多元化融資路徑和良性生態環境。
建設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科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人才的厚度以及廣度,決定了一個城市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的方向。劉佳認為,廣州要如何搶占先機,構建更具吸引力、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人才生態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產業人才高地。
他建議應強化產教融合,鼓勵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相關專業課程,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開展人才定製化培養,為人工智能企業培養面向產業需求的人才。
此外,廣州應鼓勵科研人才的跨界流動,搭建聯合創新平台,以更大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企業引入科學家團隊;優化人才政策支持,構建全鏈條人才服務和保障體系。圍繞人工智能等廣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建立「產業人才需求清單」,制定專項人才計劃,對符合條件的高端人才給予個稅、住房、生活等專項支持政策。(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