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9時,惠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在惠州市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惠州市代市長陳宇航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過去一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並展望了新一年的發展藍圖。報告指出,2024年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6136.4億元,增速位居廣東省第三,展現出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
創新設立大灣區(港澳服務)專區
2024年,惠州市堅定扛起經濟大市的責任擔當,多項經濟指標表現亮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582.7億元,增速位居珠三角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6.1億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三;固定資產投資2737.8億元,總量居全省第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3.4億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3937.5億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二。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惠州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2024年,深汕西高速改擴建工程完工通車,稔平環島高速先行段貫通,莞惠城際連通廣佛肇並實現公交化運營,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9.9%,惠州港總吞吐能力超1.8億噸。此外,惠州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博羅產業園區在廣東省考核中獲評優秀,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二期建成,進一步鞏固了惠州在大灣區中的戰略地位。
惠州在推動產業科技「大聯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惠州推動與香港組裝合成建築產品標準互認,創新設立大灣區(港澳服務)專區,新增一批跨境通辦業務,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化服務水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階段評估,惠州在連結海外創新資源及創新人才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今年GDP預增6%左右
惠州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正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城鎮新增就業8.9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陳宇航表示,惠州經濟大盤穩健。經濟總量穩步上揚,接連跨越5000億元、6000億元台階。兩大支柱產業加速邁向「萬億級產業集群」,一批在粵省甚至全國舉足輕重的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先進產能接續釋放,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提供強勁動力,這是惠州經濟行穩致遠的支撐所在。
在實施融深融灣行動、強化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功能方面,惠州將推進千萬級幹線機場建設,加快惠坪高速、機場高速等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排查並打通與廣州、深圳、東莞交界的「斷頭路」。同時,加快推進深汕鐵路惠州段、惠陽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開工建設7萬噸級多用途碼頭,推動惠大鐵路擴能改造,發展海鐵聯運,規劃打造南北出海新通道。
在深化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惠州將進一步推動模塊化集成建築產品標準互認、農產品通關便利化,拓展「灣區認證」採信推廣場景。積極參與「數字灣區」建設,促進高頻業務「跨境通辦」,加快推進粵港澳跨境泛公共服務一體化。
在促進科技產業合作方面,惠州將加快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產業項目建設,聯動深圳、東莞共建「坪清新」綠色低碳產業組團,規劃建設深惠協同發展區,積極推進大亞灣坪山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同時,加強廣深港創新資源的轉化利用,探索與澳門「四新」產業的協同合作,並與深圳開展算力調度合作,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在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中,惠州將支持在惠港澳專業人士申報職稱,深化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工作。充分利用"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台僑特色服務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來惠創新創業。同時,開展系列文化旅遊體育交流活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文融合發展。(記者 盧偉)
頂圖:惠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