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全國政協委員、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在接受港商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今年全國兩會中,他將提出五個提案。其中,他最希望大家關注的,是關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合作作為制度型對外開放示範區的提案。
王理宗認為,當前,中國正在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樣板或者試驗田。東盟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正處於工業化、數字化加速期,與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通,雙方合作互補性強、潛力巨大。推動大灣區與東盟深度協同,不僅能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點,更可為中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探索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打造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方案」。
打造「三位一體」制度型開發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獨特制度優勢、全球領先的產業集群和開放基因。王理宗認為,正是這樣的特點,讓大灣區具備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示範區的良好基礎。而基於東盟當前的發展階段,他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面向東盟的規則、貿易、金融「三位一體」的制度型開放體系。
首先,在規則銜接方面,可在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試點「東盟版負面清單」,放寬數字經濟、醫療健康等領域外資准入。推動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共建「跨境數據流動白名單」,探索數據安全認證互認機制。這樣能夠降低相互之間的投資貿易門檻,尤其希望在新經濟領域首先進行突破,這樣能夠加快大灣區和東盟數據的開放和流動,極大激活各種生產和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促進新經濟快速發展。
在貿易方面,王理宗希望貿易便利化升級,建立大灣區——東盟「單一電子窗口」,整合報關、物流、支付數據,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推動「灣區標準」國際化,聯合東盟制定智能製造、綠色建築等產業互認標準。當前,東盟已經成為大灣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如果能夠使得貿易更加便利,將極大提升貿易的質量與效率。
在金融方面,王理宗建議開闢金融開放試驗田,支持香港聯動東盟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試點大灣區企業發行「東盟債券」。設立「大灣區-東盟綠色金融合作中心」,推動碳交易、綠色信貸產品跨境互通,以此來帶動中國在金融方面的規則和標準的制定。
東盟處於快速發展期 合作前景樂觀
此外,王理宗還提出了大灣區面向東盟構建「產業鏈、創新鏈、數字鏈、綠色鏈四鏈融合」的產業協同生態;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打造「6小時航空經濟圈」;參與東盟智慧港口、數字鐵路建設,推廣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應用;以及人文交流「軟聯通」等措施加大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的合作。
王理宗表示,中國自從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整個過程當中,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高層領導的共識越來越多。多年來,中國和東盟都是互為第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中國和東盟從2022年開始就成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當前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
東盟各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對與東盟的合作前景持樂觀態度,應該加大對東盟的開放,加大雙方相互依存的關係,這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將有所裨益。」王理宗說。(記者伍敬斌;許傳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