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等多位領導層,今日(18日)與傳媒聚會,介紹各項工作及未來最新計劃。中大醫學院將貢獻創科經驗與優勢,積極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國策。
趙偉仁介紹多項工作,一是過去10年成功培育多名醫生科學家(投身醫學科研行列。過去10年(2015至2024年),共有46名醫學院學生獲頒「創新科技獎學金」,表彰他們對創科的熱誠,佔同期獲獎總人數的18%以上,為全港八大院校之冠。
二是科研轉化及創業。他說當前國家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中大醫學院會以創科領域的經驗與優勢,全力支持不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促進知識轉化,造福社會。當中,中大醫學院有3個Inno研究中心已開展了第2個五年發展計劃。
最近,醫學院的管治團隊新增了「科研轉化及創業」,落實從多方位推動產學研投互動合作,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創新生態系統,協助學院內的職員和師生將他們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及商品。
未來具體計劃包括籌辦工作坊,與教職員及研究生分享有關申請專利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在本科及研究生課程中加入「科研轉化及創業」的基礎知識,讓醫學生及研究生於在學期間培養對科研及知識產權的認知。
三是中大的臨床試驗資源配套。趙偉仁說,中大醫學院擁有具國際標準的生物樣本庫,並舉例,與醫管局合作管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內的生物樣本庫,可儲存超過40萬份樣本。
四是大灣區醫療服務及創新的生態系統。近年,中大醫學院積極建立大灣區醫療服務及創新的生態系統,以促進中大醫學院學術發展,成功與不同持份者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包括醫院、科研機構、 學術機構、投資者和醫療產業等;透過設立衛星學術中心,在大灣區建立醫療科創生態系統;與招商局及印尼力寶集團於深圳蛇口太子灣醫院合作建設國際醫療中心。
五是國際排名屢創新高。他稱近年中大醫學院的全球排名節節上升,教學質素及研究成果備受認同。 在「2024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大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全球排名第14位,並連續兩屆成為亞洲之冠,是50強中唯一位於亞洲的醫學院。 國際高等教育評級機構 Quacquarelli Symonds (QS)2024 評級躍升至全球第28位,為全港第一、亞洲第二。
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醫學與健康」學科(Medical & Health)排名中位列全球24,較去年排名上升13位,位列亞洲第四,創下歷史新高,躋身全球25強。
六是新教學科研大樓。 他介紹,新教學科研大樓已於2024年8月份進行工程啟動儀式,工程如期順利開展。 預計大樓在2027年落成後,每年招生名額將可提升至400名醫科生及330名護士學生。配備一系列尖端科研設施,可容納超過80個研究團隊、約1000名科研人員;讓他們可開展多個領域的創新研究。(文/圖:記者 林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