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安徽黃山市休寧縣齊雲山風景區聯合林業部門,對景區範圍內的24類、116棵古樹名木進行摸排、統計和檢測,按照樹木類別、年齡和保護級別更換「身份證」,持續加強古樹名木精準化保護和標準化管理。
齊雲山生態環境優越,林木資源豐富,據統計,現保存古樹名木20餘類116株,其中國家級名木1株,一級古樹3株,二級古樹7株,三級古樹105株,其平均年齡超過400年。近年來,齊雲山風景區以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為原則,在多舉措做好林木保護的基礎上,深挖古樹名木的自然生態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做活「樹」文章,打造文旅新名片。
齊雲山風景區積極落實「林長制」,與齊雲山林業站簽訂管護責任書,劃定古樹名木保護範圍,設置保護設施,全面實施掛牌保護;嚴格落實山林巡護和應急處置機制,突出做好秋冬季節防火管控等,做到山林火災「零事故」;會同相關部門,爭取專項資金,開展打孔注藥、線蟲防治等林木治理54000餘株次;推行「一樹一策」,建立和完善古樹名木電子檔案,開展綜合排查監測,對瀕危、長勢衰弱的古樹,開展防腐處理、植株支護及土壤改良等專業性復壯工作。
「通過多項舉措的聯動落實,齊雲山景區的古樹名木以及整個森林生態得到極大改善,森林覆蓋率保持在95 %以上。」齊雲山風景區園林管理處負責同志介紹道。
如何利用好優越的古樹名木資源?齊雲山以樹為名,將「樹」文化與活動場景深入融合,實現「文化+祈福+生態」夢幻聯動,讓古樹名木煥發更多文旅「新」活力。
「這棵榔梅樹已有570多年樹齡,是明朝年間,齊雲山道人拜訪湖北武當山移植而來。因種種原因,武當山榔梅樹幾乎絕跡,1998年,林業專家從齊雲山折取榔梅幼苗移植至武當山,保留了武當山榔梅根脈,這段傳奇歷史,見證了兩座文化名山源遠流長的互通友誼……」在齊雲山的古榔梅樹下,當地導遊汪平富向遊客介紹道。
齊雲山古樹名木歷史積澱深厚。為講好「樹」文化,齊雲山風景區在歷史整理和古籍考究的基礎上,賦予古樹名木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生動的情感聯結。同時,加強對講解員的文化培訓,做到「講樹,就不能只是講樹」,從歷史、生態價值、文化故事,為遊客帶來更深層次的精神體驗。
「櫸」「舉」同音,所以在古代徽州,櫸樹有「中舉」之意,象徵學業有成。位於齊雲山夢真橋附近的櫸樹,高30米,主幹圍4.2米,冠似華蓋,雄偉稱奇。齊雲山風景區將櫸樹與休寧縣的狀元文化相融合,打造「狀元祈福」「狀元第一簽」等互動體驗場景。今年春節期間,眾多遊客在這棵櫸樹下,背古詩、接皇榜、抽狀元簽,並與櫸樹打卡合影,這棵櫸樹成為了齊雲山的「網紅樹」。
齊雲山風景區充分發揮古樹名木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優勢,積極打造「宜遊、宜玩、宜療、宜居」全方位生態康養旅遊業態,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生態康養旅遊體系,齊雲山先後獲得安徽省森林康養基地、安徽省避暑休閒旅遊目的地、2024長三角旅居養老地等稱號。創新型打造為齊雲山帶來了巨大的文旅發展動能,2024年實現引流160餘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保護舉措,以『一樹一景』為理念,講好『樹文化』,打造更具年輕態和互動性的文旅場景,在保護和利用的良性互動中,為齊雲山的古樹名木增添更多活力。」齊雲山風景區管委會負責同志表示。(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張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