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大指數走出窄幅震蕩走勢,滬指一度翻綠,深成指與創業板指維持早盤漲幅。截至收盤,滬指漲0.43%,報3346.72點,深成指漲1.16%,報10749.46點,創業板指漲1.8%,報2215.3點,科創50指數漲0.53%,報1022.46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7150.03億元。
機構看盤
國信證券:2月份處在經濟數據空窗期和政策目標真空期,科技概念催化春季攻勢有望延續,中長期來看銀行等低估值、高股息資產(特別是國央企屬性)依然適合作為底倉;在供需兩側發力,化解重點產業結構矛盾的政策利好下,產業格局重塑在提振利潤和迎來市場拐點方面均可以期待。目前市場處在特色投資周期第一階段,即從對價格和周期脫敏的低估值、高分紅,再到對經濟周期脫敏的科技成長,後續有望步入第二階段,即從科技成長轉為供需格局優化、業績和價格明確改善的中游製造和下游消費領域。
中金公司:近期國內基本面數據相對平穩,外部特朗普在關稅政策執行力度及節奏好於市場此前預期;產業層面上我國DeepSeek的技術突破提振了市場對於我國AI產業發展的信心,A股震盪上行且成交明顯活躍;展望後市,國內逆周期政策力度和效果尚待顯現,建議注重結構,重點把握AI產業趨勢帶來短期風險偏好改善的窗口期,當前產業趨勢尚處於發展初期,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節奏或面臨重估,中期關注產品落地和業績兌現,仍有較多的細分投資機會。資金面層面,儘管去年四季度以來A股資金面波動較大,但是伴隨市場風險偏好中樞回升,我們預計市場交易額有望保持活躍狀態,當前機構資金倉位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將對市場形成潛在的資金面支持。
華泰證券:春節之後,市場情緒在科技板塊的激發下有所升溫,中小盤股表現相對佔優,結構性的主題機會不斷演繹,科技板塊是近期市場活躍的主要力量,但短線也開始逐漸呈現出分化和波動的跡象,目前看,科技板塊短線調整之際,權重周期以及大消費板塊能否順勢接力就比較重要。隨着全國兩會召開時點的臨近,市場面臨的政策環境偏正面,市場對政策面的預期和期待也在提升。
光大證券:從A股自身來看,部分獲利盤逢高了結,是導致市場周四調整的直接原因之一。 展望後市,美聯儲降息預期雖然降溫,但國內刺激經濟的主基調不會改變;同時,中國大力發展科技的趨勢也不會改變。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政策利好可期,市場在消化獲利盤之後,有望繼續震盪向上。
國融證券:短期AI產業鏈持續上漲後,出現退潮,但是不改中期上漲趨勢。展望2025年第一季度,在宏觀政策刺激取向不變、經濟數據有邊際改善跡象,政策端及經濟端有一定支撐的環境下,預計A股指數有望呈現震盪向上的走勢,風格仍以高景氣板塊為主,適當關注政策驅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