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將於本月(2月)26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持續不明朗的外圍環境、複雜多變的環球政經局勢,以及本港經濟處於結構調整過程,財政司司長已表明,必須謹慎管理好公共財政,將以「節流」為主,爭取達至收支平衡,社會公眾則關注新一份《預算案》將如何開源節流。
財政司司長較早前作出預告,今年的財赤將由年初預計的481億港元,大幅擴大至不高於一千億元。財政儲備也由疫情前2018-19年的約11709億港元,降至當前約6331億港元。在美元高息不降,國際政經局勢不穩的情況下,社會對香港經濟存有較強的悲觀情緒。財政司司長雖多次表明,有信心可在未來三數年達至收支平衡,但社會對此沒有足夠信心。
財赤高企,政府檢視目前各項開支中不合理的部分,削減浪費,打擊濫用,調整不合理收費,以及提高效益,這些都是應有之義,但俗語話「針唔拮到肉唔知痛」,不論政府持怎樣的理據,削減哪一部分的開支,都會遭遇到受影響者的強烈反對。
檢討長者2元乘車優惠政策,受到關注長者福利團體的強烈反對,尤其今年是立法會的選舉年,一部分政黨出於選舉利益等因素,提出反對;檢討公務員薪酬開支,以及編制、福利等問題,則會遭受公務員團體的反對;縮減教育經費,調整大學學費,會受到關注教育發展的團體的反對;縮減醫療開支,同樣也須面對關注患者權益團體的反對。
近一段時期,社會圍繞《財政預算案》的「節流」方案,爭議不休,出現近兩三年來,少見的激烈辯論。但是,不論如何,各界都應以大局為重,只有在妥協之下,達至一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節流」方案,才能讓香港這艘航船繼續迎着挑戰,向前破浪而行。
其實,外圍經濟雖然不明朗,國際政經局勢也的確複雜多變,但也不必對香港的前景過於悲觀。事實上,近一段時期,香港出現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對經濟產生強有力的支持。
春節黃金周,香港迎來140萬訪港遊客,酒店入住率達90%,展現出旅遊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日後,隨着啟德體育園開幕,以及「一簽多行」有機會進一步擴展至大灣區更多城市,香港有能力推進融合文化、體育的旅遊業,再創佳境。
內地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帶動新一輪創新科技的投資熱潮,帶動香港股市迎來新一輪的升勢,同時DeepSeek也已進入香港,被多家企業廣泛運用,為本地經濟注入新的科技動能,對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更重要因素,在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內地創科企業、文化創意企業,近一段時期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創造能力,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吸引大量國際投資者的注意。與此同時,中央也正在加強推出支持經濟發展的有力措施,確保國家經濟能夠維持5%左右的發展。這是香港經濟持續向好的最強有力的支持。
多項事實證明,香港經濟正在轉型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香港雖然面對一些眼前的困難,但並非不可以克服,只要各界能顧全大局,從整體利益出發,減省開支,同舟共濟,就能夠妥協出合理的「節流」方案。與此同時,香港也須準確把握住新的機遇,推進旅遊業遇上新的台階,擴展DeepSeek等人工智能產品的運用,提升香港經濟的發展動能,推動香港經濟繼續「開源」發展。(182期《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