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2025年張家界元宵燈會在永定城區盛大舉行,國際友人、海內外遊客與張家界民眾50萬餘人走上街頭巷尾,一起看花燈、賞非遺、逛市集、品美食,共慶元宵佳節。
當天,張家界元宵燈會在大庸古城啟動後,2000多名演職人員組成非遺民俗文化方陣、現代流行元素方陣、古風國潮方陣、年代風方陣,以古城為起點沿街展演巡遊。
在梯瑪舞和大庸武術展演環節,神秘而古老的少數民族文化和傳承千年的地方武術拳種讓觀眾大飽眼福。
梯瑪舞融合了「中國戲劇活化石」土家儺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寶銅鈴舞的精髓,蘊含祈求風調雨順、一生平安的美好寓意。舞者們佩戴神秘的儺面,身着西蘭卡普元素的舞衣,手持馬頭八寶銅鈴,伴隨着古老的節奏,時而靈動跳躍,時而莊嚴神秘,仿佛在與天地對話,祈願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平安喜樂。
集拳術、器械、技擊、硬功、藥功為一體的「大庸武術」又名「鬼穀神功」「大庸硬氣功」,土家語稱「蠻拳」「打哈」,是張家界市永定區勤勞勇敢的土家族先民與先師,在大山里長期與野獸、惡劣生態環境搏鬥,而繁衍出來的一脈傳承千古的武術拳種,其歷史源遠流長,內容博大精深,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每年元宵燈會,張家界陽戲是各族群眾必不可少的一道節日文化大餐。它被戲劇界專家譽為「三湘一絕、五溪奇葩」,有着張家界地方戲之首的美譽,以「金線吊葫蘆」的特殊唱腔被大眾所喜愛,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今年,張家界元宵燈會在賀龍體育館為陽戲專門開闢了分會場,滿足各族群眾對張家界陽戲的期待。賀龍體育館的陽戲分會場自正月初十開演以來,幾乎場場爆滿。
本次活動中,還有來自英國、美國、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羅斯、朝鮮、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共同參與舞獅舞龍表演,感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
張家界元宵燈會是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燈、歌、舞、樂於一體,興自漢朝,盛於唐宋,傳承至今。2012年,張家界元宵燈會還被評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五大節慶文化品牌之一。(記者 張思靜 通訊員 王姣 李成義 圖 張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