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海霞:「新聞國臉」是一輩子的形象和責任

海霞:「新聞國臉」是一輩子的形象和責任

責任編輯:靜文 2025-02-11 16:36:17 來源:香港商報網

 申進科

 央視新聞聯播,是國內最權威、最正式、最全面的電視新聞節目。新聞聯播主播,被譽為「新聞國臉」。在中國電視觀眾里,一提到海霞,很多人一下子就會想到她主播新聞聯播的親和樣子,對這位「新聞國臉」點讚有加。尤其是她播報的殲-20、運-20等大國佩劍新聞,柔中有剛,提振人心。

 正如海霞所說:在新聞聯播鏡頭前的每一個語氣、每一個表情、每一個重音,是我們代表國家對每一個新聞事件具象的表達。走出新聞聯播的每時每刻,都要注意自身形象,「新聞國臉」是一輩子的形象和責任,是黨和人民賦予你的。

 「新聞國臉」形象,將伴隨新聞聯播主播較長一段時間,崗位變化容易切割,公眾印象難以切割。春節前後,媒體上披露了有關海霞的兩條最新信息:一條是河南日報、長安街知事等披露:告別新聞聯播後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編室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的海霞,在老家河南有了新身份:增補為河南省政協委員。一條是央視頻等披露:立春時節,傳統村落保護推廣大使海霞,邀大家走進北京與甘肅傳統村落「看春天」。

 「海霞現象」引發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聞現象:全國四級廣電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離開主持人崗位後幹什麼、「帶」什麼?在節目之外具有新聞公信力的「新聞國臉」,如何把持續影響力變成強大引領力?

 不忘初心的海霞,2023年從新聞聯播主播轉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編室播音員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後,在總台黨組關心支持下,行進着「五帶一體」的日常,腳踏實地走向「大我」,社會反響好。

 做教官,帶新秀。2024年5月以來,海霞帶領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近30位播音員主持人,走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地,追尋先輩足跡,感悟「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她認為,讓年輕播音員主持人又紅又專,紅色教育大有可為。海霞作為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評委會專家組召集人,致力於發現帶教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新秀。

 做教育,帶學生。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河南省委組織部批准,海霞被聘任為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為家鄉學子深造播音主持專業提供支持。被聘任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為母校學子深造播音主持專業提供支持。目前,相關大學啟動新媒體慈善文化傳播案例徵集活動,講好慈善故事,深化學術研究。

 做公益,帶鄉村。海霞發起實施「石榴籽計劃」公益行動,致力於在邊疆、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惠及46萬多名學前及中小學生。普通話+全媒體運營電商培訓,累計培訓3925課時、22092人,惠及疆、桂、藏等多地民族同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图片2.jpg

 中國慈善聯合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石榴籽計劃」發起人海霞,當選新一屆副會長。2023年,海霞榮獲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稱號。2022年,「石榴籽計劃」項目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18家單位和部門,推選為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一百」先進典型。

 做監察,帶風氣。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年初召開期間,中央紀委《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刊發海霞文章《政治監督落細保障決策部署落地》。海霞於2018年獲聘為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2024年續聘。

 黨的二十大以來,海霞多次參加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組織的調研活動,深切體會到「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現實緊迫。海霞表示,「對特約監察員這樣一份重要的職責心懷敬畏,要以適當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向公眾宣傳介紹紀檢監察領域的重要精神內涵。」

 做傳播,帶節奏。為給強軍主題宣傳片《戰神巡航台灣島》普通話版本配音,海霞一連串配了五個版本,每一個版本的音色、音調和語氣都不一樣。她說,「根據台海形勢發展變化,可以採用不同版本,傳遞解放軍捍衛祖國統一的意志和能力!」

图片3.jpg

 「台灣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固始。」河南省固始縣作為中原地區向閩台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受到海霞的關注。海霞主持的第十一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及「同宗同源 同心同向」主題中秋晚會,經河南衛視新媒體、大象新聞客戶端同步直播後,引起台胞、僑胞的共情共鳴。

 投身「文化中國行」短視頻創作,海霞以24節氣作為核心內容,與中國美術館合作,研發「一節氣認識一幅畫」系列短視頻,每個節氣講一幅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經典畫作。做到第18個節氣穀雨時,獲得中視協「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聽大會」短視頻類最高獎。講到33幅畫時,央視頻和第三方平台累計播放量5911.93萬次。海霞還與住建部社會幫扶司聯合,開闢了「24節氣里的傳統村落」系列,單期最高播放量498.12萬次。

图片4.jpg

 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中,不僅僅是新聞聯播,其他新聞節目、其他新聞媒體,主持人隊伍「新老交替」,一批主持人退居二線或離崗,一個現實課題擺在我們面前:怎麼用好這批人?事實表明:海霞這批人用得好了,會是全媒體生產傳播的一支有生力量。讓她們保持既有影響力,為傳統媒體在主流輿論新格局中生存、發展、突破做點事。

 「海霞現象」彰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黨組深謀遠慮。告別新聞聯播後的海霞,所憂、所思、所為,可圈可點,為破解新聞節目主持人退居二線後幹什麼、怎麼幹等現實問題,提供了思路和借鑑。這是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中需要關注的一個現實問題。對此,海霞感受深刻:「感恩總台黨組給予我二次創業的平台和機遇!」 (作者系人民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

責任編輯:靜文 海霞:「新聞國臉」是一輩子的形象和責任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