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乙巳年新春,作為「中國製造」的輸出隱喻,《哪吒之魔童鬧海》爆火出圈——截至昨午,其票房收入突破82億元人民幣迅速超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冠軍。蛇年進入第三周,在中國資本市場,也正在成就另一個腳踩一對風火輪的「哪吒」。
它,就是本身看點十足的比亞迪。
2024年12月22日,在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參觀者在比亞迪品牌展台參觀。新華社
中國式突圍—— 從文化敘事到技術標準
過去一周多來,本港年輕人一直在抱怨:為何香港未能同步上映《哪吒2》?以至於只能過關深圳,才能一睹IMAX版的哪吒鬧海盛況。
其實,同是在鵬城,還有一對「風火輪」正騰空而起!截至2月7日收市,比亞迪A/H股市值雙雙逼近萬億元!比亞迪(002594.SZ)和比亞迪股份(1211)市值分別達至9510億元人民幣和9601億港元。上述兩個數字,距離2024年10月7日至8日間突破9000億元大關僅隔4個月(152/153天)。
昨日收盤,比亞迪A股再漲0.99%至330.13元/股,總市值達9604億元人民幣。至於港股,比亞迪股份則微跌0.24%,報329.2港元/股,總市值為9577億港元。與此同時,關於重估「中國科技股」或「新質生產力股」的討論,亦大有席捲之勢。從德銀到大摩,儘管投行們觀點未盡統一,但在這一點上卻達成共識:充分體現生態開放科技下沉的「技術平權運動」,將令包括中國本土在內的全球消費者可以更低的價格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進而拉動需求上升。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事實上,在更早前的兩周,中國橫空出世的人工大模型DeepSeek已用完全開源的技術模式,逼得Open AI免費亮出全部家當。中國對數據與技術的平權開放姿態,正迎來各路盟軍加入,連「星際之門」的締造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模型對美意義,顯然是合作大於競爭。
一場從文化敘事到技術標準的「中國式突圍」,正以「頂硬上」姿態,重新定義全球產業規則!無論H股還是A股顯然不會漠視這一切,比亞迪「雙萬億」之夢已近在咫尺,而一切才剛剛開始!
量價共振——中國製造的「雙重破壁」
2月6日,由清華大學全球證券市場研究院完成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分析月度報告(2025年1月)》顯示:截至2025年1月31日,中國A股上市公司總數為5395家,總市值近84萬億元。A股市值1萬億以上的公司6家,1000億-10000億的113家,500億-1000億的133家,100億-500億的1207家。100億以下的公司3936家,約佔所有上市公司的73%。相較於12月份,市值0-20億、20億-50億、500億-1000億公司數量出現上升。
中國A股上市公司市值分析
同樣截至2025年1月31日,該報告顯示民營企業總市值約為33萬億,中央國有企業約為23.2萬億,地方國企約為17.2萬億,其中,民營企業市值佔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38.9%,國企約為48.4%。
需要注意的是,在A股上市公司市值區間公司屬性分布中,0-20億、20億-50億、50億-100億、100億-500億區間均為民營企業較多,分別為499家、1540家、709家、592家,佔比81.3%、73%、58.5%、49%;500億-1000億、1000億-10000億、10000億以上區間國企較多,為75家、61家、5家,佔比56.4%、54%、83.3%。萬億以上,在比亞迪觸及萬億市值前,內地民營企業入圍「萬億俱樂部」者僅寧德時代一家。然而,恰恰是這個先進製造代表「唯一」,與五家分屬金融、能源以及牌照壟斷性國企相比,才愈發可貴。都說大道不孤,或許曾毓群很快會有王傳福作伴了。
2024年中國重點上市車企市值
在比亞迪這類民營企業崛起前,中國製造給予海外市場的基本印象主要還以低附加值的紡織服飾用品、日用消費品為基本代表。但請注意,2023年,中國汽車製造業總收入10.1萬億、同比增長11.9%;佔GDP的8.7%,超過房地產成為第一支柱產業。時至去年,比亞迪的產品輸出已成為中國商品在滿足內需同時迅速走出國門的代名詞。
新能源汽車+成熟製程集成電路+鋰電光伏已成為中國外貿新三樣。由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外銷的成熟製程集成電路交易額已經達到1595億美元,超過了手機成為出口額最高的單一商品。並且,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額連續14個月同比增長,去年同比增長17.4%。
TrendForce此前預計,2023年-2027年間,中國內地的成熟製程產能在全球的佔比將從31%增長至39%,且若設備取得進度順利,仍有增長空間。
顯然,成熟製程基礎電路與晶片的一大用戶之地,即為移動的新能源電車本身。據本報記者從比亞迪方面獨家獲知,2025年全面推進智駕系統全面普及自去年下半年即成為比亞迪高層的決策意志,2025年2月10日晚間,比亞迪也已正式推出高階駕駛系統「天神之眼」,並全面向10萬級車型普及。
高科技面前,寧有種乎?中國民營企業家給出了自己的註解。
DeepSeek聯盟——技術平權的「東方密碼」
從產品輸出到技術平權,實則暗藏深意——相比競爭對手,中國製造明顯更為開放務實。
當比亞迪兩市總市值雙雙在萬億門前左顧右盼之際,數據顯示,其2023年淨負債率僅28%,不到大眾(89%)的三分之一,卻以垂直整合的「閉環能力」,將插混車型均價壓至10萬元以下。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獨特的「東大作派」。反觀近來大鬧白宮的埃隆·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雖手握腦機接口等黑科技,卻因封閉生態與高研發成本,市值縮水23%。資本的選擇一目了然:「技術平權」的本質,不是誰更炫酷,而是誰能讓創新觸達街頭巷尾。
小米的崛起則是另一條路徑。從2024年開始,由小米su 7開啟的電車快消品時代全然改寫了資本市場對於小米估值的認知,甚至這家原來由手機和小家電主導商品輸出的公司已然成長為下一個電車公司的代名詞。從去年開始,小米高額投資機械人/大模型的聲浪更是催化了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二次換血的估值再敲定。
據悉,無論是比亞迪或是小米,都已將2025年的重點放在了具身機械人、智能駕駛等以及如何利用DeepSeek API接入快速普惠大眾,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更為明確的產業上升通道。
比亞迪智能化產業鏈標的彈性測算(圖源:天風電新&電子)
需要提示的是,當下比亞迪智駕鏈的主力供應商如比亞迪電子(HK.000285)、速騰聚創(HK.002498)集中港股,禾賽科技等則在美股上市,而A股市場中如電連技術/聯創電子等所佔據的的體量尚未足夠承接足夠大的智能駕駛板塊。可以預期,鼓勵更多的智駕頭部企業在港/A兩地上市,將成為兩地資本市場的共同選擇。
2024年,比亞迪向全球開源L4級智駕系統「雲輦-P」,收取0.5%專利費。三個月內,46家車企接入,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的寶騰、埃及的納賽爾。一位德國工程師在社交平台寫道:「這就像用『農村包圍城市』打破技術壟斷。」
這種「開源革命」的背後,其實是中國對「斯普特尼克時刻」的理解。
2025年春節前後,中國以DeepSeek低成本AI系統、人形機械人產業鏈(佔全球70%份額),以及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智駕標準,向世界宣告:技術霸權不再是單極遊戲。當特斯拉FSD系統因高成本困守高端市場時,中國車企通過模塊化開發與數據共享,將單車型智駕成本壓至3000元以下,僅為特斯拉的1/1068。
更致命的是生態效應。吉利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後,車控響應速度提升40%;長安聯合華為推出「北斗天樞2.0」,計劃三年發布37款智能車型。這種「打群架」的模式,讓中國車企的算法迭代速度達到特斯拉的三倍——西方在實驗室打磨鑽石,中國則在市場熔煉鋼刀。
日本車企的「諾基亞時刻」——僵局與覺醒
當中國車企高歌猛進時,日本同行正步入「諾基亞時刻」。
2023年,豐田總負債達2.6萬億日圆,產能閒置率35%,電動化轉型明顯遲緩;本田則因固態電池研發滯後,被迫向寧德時代採購電池。這種困境,與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時代的掙紮如出一轍——巨頭並非輸給技術進步,而是輸給生態保守。
反觀中國,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成本較行業低15%,寧德時代全球市佔率45%。更關鍵的是,中國車企通過DeepSeek聯盟,將AI研發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種「越共享越強大」的飛輪,恰是日本封閉供應鏈的剋星。
中國製造業的估值重構,依託於一套「鐵三角模型」:垂直整合:比亞迪掌控75%電動車供應鏈,小米以生態鏈覆蓋智能家居全場景;開源生態:DeepSeek降低AI門檻,華為「車路雲」標準被17國採納610;成本控制:通過規模效應與數據反哺,實現「高質低價」的普惠突破。
這套打法,正在全球複製。比亞迪海外工廠的電池包出口單價較寧德時代高8%;小米SU 7智能電車已讓福特CEO讚不絕口,在小米市值去年全年增長2459億人民幣之際,2024年奔馳市值則縮水1143億人民幣,寶馬縮水1100億人民幣,大眾縮水1206億人民幣,保時捷縮水740億,四者縮水總和——4189億,接近半個比亞迪的A股市值。
新斯普特尼克時代——規則制定者的東方哲學
「中國製造」,已從成本窪地,升維為規則制定者。
《哪吒2》北美上映前夕,有美國媒體擔心地自問:「若中國動畫+中國製造雙輪驅動,荷里活還剩什麼?」答案,或許藏在DeepSeek的開源協議裏:當技術從私有財產變為基礎設施,規則的制定權必然易主。
1957年的蘇聯,用一顆衛星換來十年霸權;2025年的中國,則以無數個「斯普特尼克時刻」編織出一張發展之網。電動新能源汽車、光伏、高鐵、AI算法——新質生產力的躍遷,正通過各家民營企業與央企的合力,以更低的成本消化能力與更側重B端實體企業技術供給的實戰能力,悄無聲息地瓦解西方最後的防線。
港人常言:「有風唔好使盡帆」。中國製造的破局,從來不是硬碰硬的對抗,而是以生態之力,讓對手在不知不覺中「落疊」。當迪士尼還在靠《海洋奇緣2》續命IP之王時,中國已用哪吒的混天綾捆住了下一個時代的船錨。(記者 孫斌 北京報道)
【相关链接】比亞迪放大招 開啟全民智駕
2月10日晚,比亞迪舉辦智能化戰略發布會,重磅發布全民智駕戰略。在整車智能戰略下,比亞迪構建起「天神之眼」技術矩陣,其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技術,其中天神之眼C首批上市21款車型覆蓋7萬級到20萬級,包括在售價格最親民的海鷗,真正實現高階智駕人人可享,引領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變革浪潮。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將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實現10萬元級以上車型全系標配,10萬元級以下車型多數搭載。
據悉,比亞迪「天神之眼」構建起了一整套覆蓋全維度的安全體系,如天神之眼C高快領航功能可實現智駕1000公里以上0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穩定剎停等。
「璇璣架構」全面接入DeepSeek
此外,比亞迪於發布會宣布「璇璣架構」將全面接入DeepSeek。「中國已成為全球智駕創新的新高地,引領全球智駕發展方向。」王傳福認為,2025年將成為全民智駕元年,呼籲內地智駕產業鏈企業抓住機遇、擴大產能,共同推動全民智駕。
比亞迪早在2018年即率先提出「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當前,比亞迪擁有巨大的數據優勢、全球最大的研發工程師團隊,以及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製造體系,「這三大底氣,支撐着我們將高階智駕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王傳福說。(記者焦家志、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