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進行香港子女的長期居港內地父母人力資源優勢的研究,收集419份問卷,研究結果希望倡議政府讓符合60歲可透過單程證來港的單非和雙非,憑增設的工作簽證提早來港工作,協助脫貧,減少政府福利開支,共創雙贏局面。
受訪者平均月收入為7591元,家庭每月在港開支是8552元,開支與收入差距達961元,反映這些家庭生活赤貧。至於48.3%受訪者是符合資格在60歲時申請單程證成為香港居民,以香港有20萬名雙非兒童作推算,若然有一半雙非兒童父母合資格於60歲以單程證到港,香港60歲以上人口將在未來新增最少10萬人,社協相信這批香港未來人口會對醫療系統及福利制度迎來新一波挑戰。
據了解,近九成受訪者表示未來10年仍會長期在港生活,子女都會在18歲之後繼續在港工作或升學。八成以上受訪者來港前有工作經驗,60.1%來港前擔任全職工作、兼職佔18.8%,散工佔6%。受訪者對各行業均有興趣,最想從事行業依次為售貨員、侍應生、食品加工工人、接待員、收銀員、倉管理員、電話接線生和文員等,分別佔77.2%、63.8%、59.7%、47%、47%、39.6%、34.9%和24.2%。社協認為如他們在港有機會工作,相信可為本港填補不少基層工作的空缺,特別是服務及銷售人員空缺。
社協續指,調查對受訪者在不同來港工作的途徑之間作出比較,發現期望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到港工作受訪者佔89.2%,期望政府效仿「非本地生在港事每周不超過20小時的校內兼職」措施,讓照顧者參與每周不多過20小時工作的受訪者佔92.6%,期望政府開放讓長期居港雙程證人士,以工作簽證形式在港從事工作的受訪者則最多,佔97.3%,反映政府若開放工作簽證予這批長期居港的雙程證照顧者,最有效釋放這批現成勞動力,幫助本地市場填補就業空缺。
社協提出五方面建議。第一是從人口政策角度,長遠規劃分隔單親和雙非組群,不等60歲提早批准來港工作。特區政府應與內地公安局了解符合60歲可透過「年老父母來港投靠成人子女的單程證」的單非和雙非申請人數及背景與本港親人情況,早日規劃香港所需配套如就業、住房、醫療等。第二為改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如設立先導計劃讓兒童在港就讀的雙非和單非家長可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在港參與本港急缺行業。第三是房屋政策建議,社會房屋計劃應開放予有需要家庭,仿綜援申請,讓單非和雙非兒童家庭以香港親友代申請,能申請過渡性房屋,保障住屋安全。第四是為內地來港照顧家人雙程證人士提供支援服務,恢復2003年之前政策,雙非和單非家長可享用與香港居民相同醫療費用。第五是為內地來港照顧家庭雙程證人士提供生活便利。智方便、HA Go等電子App應開放予雙非和單非兒童使用。雙非和單非在港就讀兒童不需擔保人和按金情況下,可憑兒童出世紙辦理圖書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