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7日就《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科創債試點以來累計發行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當天,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實施意見》。周小舟表示,近年來,中國證監會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續加力。
據周小舟介紹,2024年,中國證監會重點圍繞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不斷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管體系和市場生態。一是積極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截至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均超過九成,全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家數佔比超過一半。
二是提升併購重組制度對於上市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適配性。2024年下半年來,併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尤其是集成電路等硬科技行業領域併購重組活動顯著增多,收購未盈利科技型資產、「A並H」等標誌性案例順利落地。
三是逐步構建引導私募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市場生態。近年來,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規模佔比持續提升,目前在投項目超過10萬個,在投本金超過4萬億元。
四是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試點轉常規並邁向高質量發展。科創債試點以來 計發行1.2萬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製造等前沿領域,審核注、融資擔保等制度機制不斷健全。
周小舟進一步指出,資本市場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其中,綠色金融方面,證監會指導證券交易所發布實施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信息披露制度規則,截至2024年底有2200餘家上市公司披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同比增長超兩成。綠色公司債券發展勢頭強勁,試點以來 計發行約8700億元,碳中和債券、低碳轉型債券、藍色債券等創新品種不斷湧現。綠色主題基金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已有350支、3100餘億元,涉及ESG、低碳、新能源、氣候變化等主題。低硫燃料油、工業矽、碳鋰等綠色低碳類期貨品種相繼上市。(中新社記者 陳康亮)